本田与日产终止合并谈判打了谁的脸 | 说商道市
曹开阳
2月5日,“本田、日产终止合并谈判,放弃整合计划”的消息引发车界关注。据透露,本田此前就收购日产股份将其纳为子公司的方案征询了日产意向,而日产计划最快于2月5日下午召开董事会,可能会投票否决相关提议。但知情人士也表示,由于日产汽车部分高级官员支持本田的收购提议,董事会的最终决定可能仍存变数。最终,随着本田、日产终止合并谈判的消息披露,二者如今已彻底无缘。
看到这则消息,笔者首先想到的是,本田与日产何以会有合并的想法?事实上,仅仅就在短短十几年前,本田与日产都还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国家与地区的车市香饽饽,本田雅阁创造的排队加价订车的“奇迹”,与日产汽车在中国市场最高峰时年销超百万台的“神绩”,如今仍然令中国消费者难以忘怀。本田制造的经典发动机,以及日产以技术著称的特征,成就了它们的辉煌。因此,笔者认为,之所以本田萌生了合并日产的想法,应该是看中了日产的技术,同时也有两大品牌在传统燃油车遭遇寒冬时抱团取暖的考虑。
这一瞬间,让笔者不由得联想到了面对金融危机,韩国两大车企现代与起亚的合并。为了保全本国的汽车产业,在韩国政府的协调下,现代与起亚合并为现代起亚,之后,现代起亚整合品牌与技术优势,最终仍得以在世界车坛保有一席之地,甚至取得了1+1>2的效果。
然而,对于本田和日产来说,二者间的合并方案显然更难操作。原因就在于,当年韩国两大车企的合并既有政府的协调,更有韩国国民保住本国汽车产业的力挺。在日本汽车工业仍以丰田为一哥,且日产本就与雷诺组建了雷诺-日产联盟,同时戴姆勒公司还与雷诺-日产联盟建立了战略联盟的背景下,本田意欲合并日产的想法操作起来,根本不用细想都能发现要远比现代与起来的合并复杂。
笔者更进一步认为,本田即便能合并日产,也无法从根本上摆脱尴尬的处境。因为,时代已经变了。和当年世界大牌传统车企造出几款先进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就可以躺赢几十年不同的是,随着中国力主的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来临,消费者已经越来越切身感受到了电车无论是驾乘体验还是使用费用等方面,都拥有远超燃油车的优势,且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更迭,其可靠性也在逐渐赶超油车。对于技术优势囿于燃油车的本田和日产来说,这是道几乎无解的题。
值得多说一句的是,如今中国生产的新能源车也不乏需要排队订车的,比如小米SU7,但是从来没有出现过当年本田经典车型那样的加价,这着实狠狠打了当年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的国际汽车品牌的脸,也好好地长了中国人的脸。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