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绣出“橘子洲头”的壮阔|寻美非遗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10月2日讯(全媒体记者 郑湘平 通讯员 杨熙)橘子洲头江声浩荡,岳麓山间层林尽染。10月2日,以“一针一线绘风华”为主题的湘绣接力绣活动在长沙非遗馆举行。恰逢毛泽东同志《沁园春·长沙》创作100周年,300位市民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将不朽辞章与家国情怀一同绣入锦缎,在非遗技艺的流转中重温峥嵘岁月,让红色文化与传统技艺在湘水之畔碰撞出璀璨火花。

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将不朽词章与家国情怀一同绣入锦缎。长沙晚报通讯员 杨熙 供图

  丝线织就“橘子洲头”,众人共绘红色画卷

  长沙非遗馆前坪的接力绣主阵地,工作人员提前将绣绷、丝线、剪刀等工具整齐摆放,绣绷上印着《沁园春·长沙》的词句,从“独立寒秋”的开篇意境到“浪遏飞舟”的豪迈场景,一幅立体诗词长卷随着针线流转渐次铺展开。

  “第一次用刺绣的方式‘书写’《沁园春·长沙》,针脚落下时,好像真的触摸到了词里‘橘子洲头’的壮阔。”刚完成“湘江北去”字样刺绣的市民王女士指尖还沾着丝线温度,她特意带着读中学的儿子前来,“课本里背过无数次‘万类霜天竞自由’,今天看着丝线一点点绣出,才真正懂了那种豪情。”王女士的儿子小林平时喜欢玩电子游戏,起初对刺绣兴趣不大,但在妈妈的鼓励下尝试动手上针,几针下去,竟渐渐入了迷:“原来用针和线也能‘写’出如此美丽的文字啊,比打游戏还有意思!”

  绣红旗绘山河,针线间传递红色信仰

  而在馆内,另一幅湘绣传习场景与这里形成奇妙的时空呼应:孩子们正围着湘绣老师专注地绣制五星红旗,鲜红丝线在素白绸缎上渐渐凝结成五角星的轮廓。20岁的大二学生李沐晨拿着绣花针,小心翼翼地走线,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也顾不上擦:“老师说五星红旗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我要把针脚绣得整整齐齐,这样才对得起他们。”虽然是男生,但在这一刻一点也看不出“张飞绣花”的手忙脚乱,因为五星红旗此刻在他心里是如此神圣、自豪。

  夕阳西下,湘江水映照得绣品上的丝线熠熠生辉。当天共有300余人参与接力绣,不少参与者在离开前,特意在留言板上写下自己的感受,“用湘绣绣出红色诗词,是最特别的纪念”“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多办几次,让更多人了解非遗、爱上非遗”……字里行间满是对活动的认可与对文化传承的期待。

  “我们绣的不只是布上山河,更是对家乡、对祖国的满心热爱。”王女士的儿子小林在绣绷上落下稚嫩一针,丝线穿过绸缎的声响,与橘子洲头的江声交织在一起,成为跨越百年的文化回响。这场湘绣接力绣活动,不仅是对《沁园春·长沙》创作百年的深情纪念,更是一次非遗活态传承的生动实践,让红色基因在针线流转中薪火相传,让传统技艺在时代浪潮中焕发新生。

【作者:郑湘平】 【编辑:黄丽心】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