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博教育年会启新篇 多元实践共绘文化传承蓝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9日讯(全媒体记者 任波 通讯员 王国庆 管震)9日,湖南省博物馆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2025年年会暨“传薪致远——博物馆教育的多元可能”工作研讨会在长沙简牍博物馆落幕。三天会期,来自湖南博物院、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等48家单位的近百位文博工作者齐聚星城,通过成果分享、案例研讨与跨界对话,共探博物馆教育在文化传承、社会服务与创新实践中的新路径,为湖湘文博事业注入鲜活动能。
“教育+”成果亮眼:19386场活动点燃湖湘文化活力
从湖南博物院的“好好学习”线上历史课,到长沙简牍博物馆的AR绘本《吴简的世界》;从永州博物馆的古琴非遗体验,到株洲博物馆“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2024年,湖南全省博物馆(纪念馆)以19386场社教活动、63149批次讲解接待,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更有多项创新案例斩获国家级荣誉:长沙简牍博物馆的简牍书写体验活动、益阳博物馆的油纸伞绘制项目分获“博博会最佳教育活动”称号;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的“大思政课”项目入选全国十大示范案例;《我从简中来》宣传片跻身“中华文物新媒体十佳精品”……这些成果不仅展现了湖南文博人的巧思,更让文物“活”起来,让教育“潮”起来。
跨界对话:专家共议博物馆教育“破圈”之道
会议期间,来自首都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等地的专家带来前沿分享。杨丹丹提出“多元链接与立体化教育”,强调通过科技与艺术的融合打造沉浸式体验;韦坚以云南实践为例,探讨“博物馆+乡村振兴”的跨界可能;湖南博物院李茜子则聚焦“馆藏文物教育体系”,分享如何用文物讲好中国故事。
现场还设置了“文博圆桌”,刘少奇同志纪念馆、通道转兵纪念馆等代表畅谈实践经验。例如,韶山“我的韶山行”研学品牌通过情景剧、VR互动等方式,让红色教育更接地气;长沙简牍博物馆联动高校开发“简牍IP”,吸引年轻群体打卡“简牍文化片区”。
未来图景:科技赋能+体系化发展,让文化薪火“燃”出新花样
年会不仅总结成果,更擘画未来。湖南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长陈叙良表示,将持续推动“科技+文博”深度融合,探索AI导览、元宇宙展览等新场景。同时,新增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贺龙纪念馆等17家会员单位,推动全省文博教育资源“一盘棋”联动。
长沙简牍博物馆馆长马代忠透露,将借吴简发现30周年契机,打造国家级简牍文化地标,推出“简牍元宇宙”数字项目。湖南省文物局副局长颜喜则强调:“要让博物馆从‘文化殿堂’变为‘社会课堂’,为美好生活赋能,为文化自信筑基。”
从AR绘本到元宇宙、从红色研学到非遗体验,湖南文博人正以创新之笔,书写博物馆教育的多元可能。这场年会不仅是一场思想的盛宴,更是一声奋进的号角——未来,湖湘大地上的文化薪火,必将以更潮、更暖、更鲜活的方式,照亮更多人的精神家园。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