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洲惊现超大月亮 长沙非遗带你体验诗意中秋的独特浪漫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14日讯(通讯员 龙耀华 全媒体记者 郑湘平)佳节又将至,明月照山河。14日,橘子洲头长沙非遗馆门口一个直径达3米的巨大月亮造型、取名“写给月亮的诗”的艺术装置吸引了众多游客拍照打卡。
据介绍,这是长沙市非遗保护中心举办的“江上生明月”沉浸式非遗中秋佳节游园会的一部分。根据相关平台预测,今年的中秋假期长沙位居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城市榜前列。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外地游客,长沙非遗馆深挖长沙历史文化底蕴,推出了浪漫的月亮与诗歌主题的游园会。游园会自9月14日开幕,将持续至17日。
非遗馆门前的几棵桂花树上,李白、杜甫、孟浩然、韩愈、苏轼、姜夔、辛弃疾……众多诗人描写长沙脍炙人口的诗句闪闪发光,挂在枝头,随着江风摇曳,仿佛向游客述说着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对长沙的情愫。“咏哦长沙”诗词灯光秀吸引现场游客纷纷赞叹:“原来这些大诗人都来过长沙啊!”
一轮中秋月,一片怀乡情,非遗馆戏园中乐赏非遗“唱给月亮的歌”民乐专场上演。小朋友唱起熟悉的歌谣《月亮粑粑》,花鼓戏演员丁城欢表演经典的《中秋调》,一下子勾起老长沙人的记忆,民乐合奏《月满西楼》、长沙弹词《但愿人长久》更是平添一份乡愁。
用方言说唱的长沙弹词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特点之一是即兴编唱。长沙弹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志敏手捧月琴,将四个节目即兴串场联为整体,显示出传统非遗剧目承古融今的创新活力。
中庭草地上的“玩非遗·月亮代表我的心”传习体验活动,在诗意浪漫的国风场景中,将“诗、乐、艺”进行串联。猜谜、诗词飞花令、蒙眼猜月饼;做竹编灯笼、景泰蓝“玉兔赏月”书签、点茶、制桂花香丸……各类传统非遗项目融入其中。在形式多样的非遗体验互动活动中,五湖四海的游客共度一场星城“月”会。主办方精心准备的“打包月亮”伴手礼,让积极参与互动的观众大呼惊喜。
来自广东的刘先生带着女儿跟着掐丝釉彩制作技艺传承人隆厚兴制作“玉兔赏月”书签,小女孩专心致志,沉浸在做手工的愉悦中,刘先生说:“我们会跟孩子讲嫦娥奔月、玉兔捣药这些古老的神话传说,今天能够让孩子亲手制作与节日、神话故事相关的小玩意,真的很有意义,也是让下一代真正感受到我们中国传统佳节的节日氛围吧。”
传统月饼使用的模具,是工匠一刀一刀刻画出的,各种吉祥的花纹和图案,暗藏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模具里面的纹样从最早的民俗神话故事,慢慢演化为文化寓意丰厚的文字和图案。像这个蝙蝠图案,就是取其“福”的谐音。”在活动现场,长沙非遗馆讲解员一边讲解,一边带领游客亲手体验月饼制作。
下午,“月光下的故事”长沙皮影戏专场演出拉开帷幕。“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假期期间,长沙非遗保护中心特邀浏阳、宁乡等地的皮影戏传承人,精选了一批优秀的皮影戏作品,献给中外游客。演出剧目既包含《龙虎斗》《抱子登基》等传统剧目,也有《狐假虎威》《乌鸦喝水》等新创课本剧,观众可以免费观看,一睹这项流传千年的传统戏剧的艺术魅力与勃勃生机。
活动启动当天,聚焦湘绣男绣师的专题展览《绣花郎·湘绣传承‘他’力量》也在长沙非遗馆二楼同步开幕。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