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交上“十四五”答卷:“新三样”动能澎湃,城乡共同富裕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30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金)10月30日上午,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围绕“以制度变革引领模式创新 以模式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介绍湘潭市“十四五”期间发展成就。记者在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湘潭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2286.5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957.06亿元,即将突破三千亿元大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占比提高0.8个百分点;财政质量显著改善,制造业税收成为第一税源。2025年前三季度,多项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发展动能强劲。

湘潭交上“十四五”答卷:“新三样”动能澎湃,城乡共同富裕。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金 摄

湘潭市持续将财政支出向民生领域倾斜,民生支出占比稳定保持在70%以上,筑牢了民生福祉的财力根基。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20年的1.85∶1显著缩小至2024年的1.68∶1,共同富裕的成色更足。就业创业渠道不断拓宽,2024年提供青年创业免费工位5522个,新增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122个。在潭高校毕业生留潭率超过20%,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活力。

公共服务实现从“有”到“优”的跨越。教育方面,湘潭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县域高中“徐特立项目”与1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补短板工程完工,促进了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品牌日均接待超4000人,成为生动的“行走思政课”。医疗养老托育服务更趋完善。全市78所公立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完成标准化建设。针对“一老一小”,新增普惠托位2040个,完成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1541户,16所乡镇敬老院安居工程落地,织密了全生命周期保障网。

城市建设短板加速补齐。曾停工的杨梅洲大桥、下摄司大桥通过市场化方式筹资建成通车,从“半拉子”工程变身群众点赞的“惠民工程”。133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开工建设,88.15公里农村公路完成提质改造,城乡出行更加安全顺畅。乡村环境实现“蝶变”。作为国家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完成49处水体治理,实现动态清零,惠及15.4万村民。45座乡镇污水处理厂投用,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完善的垃圾治理体系让乡村“净美相宜”。2024年全市生态环境满意度高达94.29%。

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深度融合,农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千亿元。湘潭县射埠镇“稻菇轮作”模式实现“春种水稻千斤粮,秋种蘑菇万元钱”,获评全球减贫最佳案例,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湘潭经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超90%,生态农业让农民在绿水青山中收获金山银山。

湘潭市大力推进财政、园区、平台公司三大改革。以零基预算改革牵引财政预算深化;推进园区“去行政化”和市场化改革,优化整合资源;推动市属国企聚焦主业、做强做优。长株潭一体化迈出新步伐。围绕“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大力推进“一江两岸、一路向北”融城发展,交通体系更加完善。长株潭新能源汽车城、物流枢纽等标志性工程加快建设,协同创新产业格局加速构建。

产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产业版图从“普通钢、燃油汽车、房地产”的“老三样”,转型升级为“特种钢、电动汽车、先进电池”的“新三样”,连续4年上榜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绿色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依托多项国家级试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获评国家土壤治理先行区。

【作者:李金】 【编辑:肖彪】
关键词:十四五 湘潭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