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崛起种业战略科技力量|技术创新看长沙

相链区块链

  岳麓山实验室汇聚200多支科研团队,启动实施首批179项种业专项项目

  长沙崛起种业战略科技力量|“技术创新看长沙”专栏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运源

  阳光透过窗子洒在组培架上,药用植物幼苗泛着嫩绿的光泽;在精密仪器和瓶瓶罐罐间,科研人员忙着分析中药材的化学成分——这是岳麓山实验室2号楼里最常见的景象。

  近日,在这片25000平方米的崭新空间里,中药材品种创制中心主任曾建国教授向记者展示的,不仅仅是一株株植物从育种到产品创制的全过程,而且是一个国家战略拼图的核心一角:一艘关乎中医药未来的“种子方舟”——国家中药材种质资源库正在此孕育。

  “我去过全球二三十个国家,独立拥有如此庞大规模的实验室,在我的认知范围内,这是第一个。”曾建国的话语中充满自豪。他所言的“规模”,是岳麓山实验室集聚区17栋建筑构成的41万平方米宏大空间,更是湖南对标国家实验室、打造种业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雄心。首批179项种业专项项目已在此启动,上千人的高层次科研团队从省内外汇聚而来,浇灌着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攻关与战略新品种培育的沃土,其中,中药材重大品种培育被寄予厚望。

岳麓山实验室如同强大的“引力场”,汇聚了200多支高水平科研“特战队”、超2000名科研人员。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劭劼 摄

  一库一圃一中心:构筑中药“诺亚方舟”

  在岳麓山实验室的目标中,国家中药材种质资源库是正在奋力铸就的一柄战略利器,其功能布局颇为前瞻:“一库”即国家中药材种质资源保存库,深藏9号楼,是种质资源的安全堡垒;“一圃”即种质资源保存圃,扎根长株潭绿心“神农百草园”,5000亩土地将成为中药材活体基因库;“一中心”即中药材种质资源利用研究中心,正是记者采访所在的2号楼,是资源开发利用的智慧引擎。

  “建设国家中药材种质资源库的目标非常清晰。”曾建国说,“到2027年建成,到2030年入库资源要突破10万份。而到了2035年,将力争成为国家布局的‘大科学装置’。”

  长沙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无疑又多了一个坚实底座。

  湖南凭什么能承载如此重要的国家使命?深厚积淀是无声的底气。曾建国细数优势:“袁隆平院士团队的杂交水稻举世闻名,奠定了湖南在农作物育种和种质资源保存等领域的顶尖实力。中药材种质虽具特色,其根基仍在农业沃土。湖南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多年,中药资源禀赋位居全国第四,历史底蕴与现实需求在此交汇。”

  岳麓山实验室本身,则如同强大的“引力场”,汇聚了200多支高水平科研“特战队”、超2000名科研人员,其中400多位专家来自省外。科研部部长王峰称之为“不为所有、只为所用”的智慧聚才,是实验室解决种业问题、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强力引擎。

  从“禁抗令”幕后功臣到槟榔新生

  在曾建国教授团队的实验室里,技术创新产生的标志性成果讲述着湖南科研的硬核实力。

  他们通过博落回全产业链开发研究,研发出我国首个二类新中兽药,作为饲用抗生素的替代产品添加于猪、鸡饲料中,用于预防疾病和促进生长,填补了中兽药领域的空白。创新成果直接推动了农业农村部“饲用禁抗令”的出台,为食品安全筑起一道无形屏障,并已摘得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该研究成果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博落回提取物出口创收1585万美元,并在欧盟作为植物源饲料添加剂使用,国内市场也取得植物源标志性产品良好声誉,规范化种植超2万亩。

  团队打造的湖南省“湘九味”中药材公用品牌,极大提升湖南当地中药材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让道地药材焕发新生。

  而此刻,科研的韧性在时间维度上延展,他们正将目光投向更具挑战的未来:槟榔产业链的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槟榔被誉为我国‘四大南药’之首,我们用20年时间完成了博落回的全产业链研究,接下来计划用7到10年时间,攻克嗜好品槟榔加工剩余物高值化利用难题,开发饲料添加剂、兽用中药新药,甚至育种创新,明年就有望拿到新药证书。”曾建国介绍说。

  为中国农业锻造更多安全高效的“芯片”

  在岳麓山实验室10号楼水稻品种创制中心,省农科院副院长、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党委书记许靖波和团队,在杂交水稻育种和新品种推广方面迎来新进展,产量和品质实现双提升;

  在岳麓山实验室7号楼,蔬菜品种创制中心主任、教授刘峰和团队,忙着找回辣椒“儿时的味道”,开发的适合机械化采收的辣椒新品种在新疆推广种植超160万亩;

  在岳麓山实验室9号楼,种质资源库研究员朱明东和团队开发的种子活力无损检测技术,可实现多种植物种子活力精准预测,降低生产风险,保障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放眼整个岳麓山实验室,其格局气象万千。王峰介绍,实验室构建了“4+8+15”的创新矩阵——4个功能研究部深挖科学前沿,8个公共创新平台提供强大技术支撑,15个品种创制中心(涵盖水稻、油菜、生猪、林木及中药材等)则瞄准产业急需与未来方向。首批投入超2.7亿元的种业专项项目,如同播撒的“金种子”,正在基因编辑、分子设计育种等“卡脖子”技术领域蓄力突破,预计将催生超过50个重大新品种,包括耐极端温度水稻、短生育期油菜等,为中国农业锻造更多安全、高效的“芯片”。

  采访期间,记者感受到了岳麓山实验室的生机勃勃。这一科创高地标志性工程的崛起,是湖南在时代答卷上挥毫的浓重一笔——它把“湖南所能”深嵌于“国家所需”与“未来所向”的宏大经纬中。每一份入库的种质资源,都在为中医药的未来储备生机;每一粒在实验室诞生的突破性种子,都蕴藏着驱动农业巨轮的力量。岳麓山实验室的灯火,正在照亮种业自立自强的前路,默默兑现一个关于种源自主可控的坚定承诺。

【作者:徐运源】 【编辑:刘天乐】
关键词:岳麓山实验室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