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大道排水二期项目北站路泵站及调蓄池即将封顶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珂
数十台混凝土罐车进进出出、泵车将成吨混凝土输送到地下、钢筋工将一根根钢筋连接起来……7月1日早上7时,当记者赶到位于风帆广场附近的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市政公司湘江大道排水二期项目建设现场时,湘江边的城市主干道还没迎来早高峰,这里的工人却早已开始忙碌。
项目包括截污干管工程和北站路泵站及调蓄池改造。目前,全线管道工程完成92%,北站路泵站及调蓄池即将封顶。在项目负责人赵佑武的带领下,记者对这个建成后能有效提升周边区域排涝能力的惠民工程进行了实地探访。
施工关键期,建设者们干劲十足
从项目部的活动板房出发,经过钢筋加工区和木材加工区,便来到了泵站施工现场。记者沿着安全通道往下走到地下一层,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脚手架丛林。虽然太阳刚升起不久,但这里的气温已颇高。来自益阳的泥工黄立国正在这里进行外墙施工,他抹了抹脸上的汗珠告诉记者,泵站快要封顶了,现在是施工关键期,现场正大干快上,大家都希望这个惠民工程能早日完工。
黄立国自打去年项目一开工就在这里干活,到如今已经快一年了。谈及为什么来到这个工地,今年46岁的老黄说得很实在,“既能赚钱养家又能为城市建设贡献力量,我们也是干劲十足咧。”
带领记者进入地下一层的项目生产经理李昌灿环视一周,向记者介绍:“这里是地下两层结构,建成后主要设备会放在地下二层,包括搅拌设备、沉淀设备、排水设备等,而地下一层主要安放通风设备。”
“这个项目的施工难度很大,全线高峰期每天有1000多人在这里奋战,混凝土每天都要运1500方过来。”赵佑武介绍,项目单次顶进长度大于100米的长距离顶管占比超90%,长距离曲线顶管精确定位是技术难点;项目沿线离湘江很近,部分开挖深度低于湘江水位,水压大,地质风险控制难度大;项目部分区域经过杜甫江阁、橘子洲大桥、旧泵站等重要构、建筑物,并下穿地铁、铁路等地下重要设施,做好相关加固及保护措施为项目难点。而项目部通过动态调整施工工艺、施工组织,组织召开内外部专家论证会二十余次,解决了一个接一个的难题,让整个工程稳步推进。
地下二十米,“小盾构机”突出重围
截污干管工程是湘江大道排水二期项目的重中之重,其工程量占整个项目的90%左右。截污干管沿湘江大道敷设,南起南湖港泵站,北至凤嘴泵站,途经白沙路、劳动路、西湖路、人民路、解放路、五一路、中山路、营盘路、湘春路、湘雅路、潘家坪路、开福寺路等,管道长度约7.2千米。
“我们的作业面在地下20多米处,采用俗称‘小盾构机’的顶管机进行管道施工,无需开挖地面就能把管道输送至指定位置,打出的泥浆也能自动泥水分离排出。”赵佑武介绍,由于工期较短,平均每200米就要打一个井,各个井位同时施工,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
记者在项目部的展板上看到,项目使用的顶管材料是球墨铸铁管,相比传统的混凝土管,具有强度高、韧性好,抗冲击能力强等优点。赵佑武介绍,新建管道直径1.4米到2.6米不等,容量是此前直径仅1米左右旧管的两倍以上,能大幅提升周边区域的排涝能力。而项目建成后,污水可以在这里经过初步过滤后再输送至污水处理厂,湘江水质和饮用水源保护区供水安全将得到有效保障。
记者了解到,湘江大道沿线排水管线改造项目属于金霞污水处理厂纳污区排水系统提标改造项目的一部分,分三期进行建设,共同实现金霞纳污区排水系统两倍截污标准,同时对湘江大道沿线各排口溢流频次、溢流污染物实现有效控制和削减。按照工期,项目将于2025年10月底前完工。
采访接近尾声时,记者走上项目部活动板房的二楼,放眼望去,数公里之外,巍巍岳麓山挺拔秀丽,不到十米处,滔滔湘江水奔流不息。而几个月后,这里将有一条崭新的“地下长河”,像一个忠诚的卫士一样与湘江一路并行,用自己海纳百川的胸怀护一方水清河畅。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