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一票难求,“湘超”或需“加座”了
白木
湖南什么票最难抢?答案几乎毫无悬念——“湘超”联赛的球票。赛事已进入第六轮,各大赛场依然“一票难求”。在如此供不应求的形势下,“湘超”联赛恐怕真的要考虑“加座”了。
以常德为例。“粉红军团”常德虎贲队本赛季表现抢眼,4胜1平,未尝败绩,稳居积分榜前列,自然成为全省球迷瞩目的焦点。10月18日晚,常德主场迎战邵阳队,预约观赛人数持续飙升。常德市体育运动中心最多可容纳2万人,但截至10月18日中午,预约人数已突破15.8万,且数字仍在攀升——这已是场馆容量的近8倍。换句话说,超过13万球迷注定与这场焦点战无缘。
平心而论,球迷一次抢不到票,或许还会继续尝试;但如果次次落空,热情难免被消磨。可以说,当前“湘超”联赛面临的主要矛盾,正是球迷日益增长的观赛需求与场地设施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其实,湖南的体育场馆基础并不差。全省14个市州均建有体育中心,除湘西州凤凰县民族体育运动中心容量约8000人外,其余大致可分为四个梯队:第一档为长沙、株洲、娄底,容量约4.2万人;第二档为衡阳,约3.5万人;第三档为益阳、郴州、永州,约2.8万人;第四档包括邵阳、岳阳、湘潭、怀化、常德、张家界,容量在2万人左右。
然而,除了张家界贺龙体育中心建成于2023年底,其他场地均“年纪不轻”,大多建于上世纪90年代或本世纪初。在过去,这些场地基本能满足地方赛事与群众健身需求,甚至部分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湘超”联赛的横空出世,不仅激活了这些沉睡的资源,更以远超预期的关注度,瞬间漫过了它们的承载上限。
被称为“‘湘超’最野球场”的永州市体育场就是一个缩影。它建成于1992年,历经30多年风雨,设施早已陈旧,难以满足现代体育赛事的需求。今年7月,永州市对体育场进行升级改造,它除了2万多常规坐票,甚至推出了“挂票”“砖票”“情侣票”等五花八门的“变种票”。这些创意虽具幽默色彩,却也折射出球票紧缺的窘境——即便多放出几十张票,对成千上万渴望入场的球迷而言,也只是杯水车薪。
当然,其发明也予我们启示,是否可以采取一些举措来应急。譬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部分实体围墙改为通透栏杆,既能在视觉上延伸观赛空间,也能有效增加场外观众的“参与感”。同时,可考虑设置场外大屏幕直播区,组织“第二现场”,分流场内压力,营造更开放的观赛氛围。而从长远来看,体育场馆的改扩建就该提上日程了。
“湘超”的火爆,是湖南足球发展的喜人信号,也是对公共体育设施升级的迫切呼唤。球场不只是比赛的容器,更是城市激情的出口。当球迷的热情已如潮水般涌来,我们不仅要开门迎客,更应思考如何把门开得更大、更稳。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