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须先过安全这关

相链区块链

白木

汽车全隐藏式门把手将“退市”。9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及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修改单公开征求意见。明确“每个车门(不包括尾门)应配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外门把手”,系统的设计应满足在发生事故后,非碰撞侧车门应能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通过车门外把手开启车门。(9月24日 杭州日报)

全隐藏式门把手是随着电动汽车兴起而被推广的设计,被某些企业包装成科技感与风阻优化的卖点。但安全性怎么样?实际价值几何?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曾直言:“隐藏式门把手重量大、密封性差,碰撞时可能无法打开,唯一作用是降低风阻,但效果微乎其微。”

与传统机械门把手不同,全隐藏式门把手高度依赖电路控制。一旦车辆发生碰撞或电路系统故障,门把手极易锁死,不仅阻碍乘客逃生,也会延误外部救援,甚至成为“致命锁”。多起交通事故,以生命的代价验证了全隐藏式门把手设计的不可取。

类似的“创新浮躁症”在汽车行业并不少见。比如,用中控大屏全面替代实体按键,导致驾驶员行车过程中无法“盲操作”;电动车一味追求百米加速性能,却忽视车主在城区道路的使用场景;甚至有机构抛出“电池起火自动弹射”的技术,显然是将危险转嫁给其他人车。这些所谓“前沿技术”,往往将猎奇效果和营销噱头置于用户安全和实用价值之上。

创新固然难以一蹴而就,但试错与完善的过程应严格限制在实验阶段和实验场地。不成熟的技术若仓促量产、投入市场,无疑是将消费者当作“小白鼠”,给公共安全埋雷。

庆幸的是,监管政策正在积极纠偏。今年2月,工信部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文,要求未经备案不得开展OTA升级,不得推送未充分测试软件,不得隐瞒缺陷,确保产品与准入一致并担责。这一从事后召回向事前预防的转变,体现出对生命安全的高度负责。此次工信部就汽车车门把手安全的强制国标公开征求意见,也是进一步为汽车行业的创新打上安全补丁。

安全是创新的前提。汽车产业的进步需要技术突破,但任何创新都必须在安全的红线内推进。希望监管部门严格规范、车企坚守底线,为消费者保驾护航。

【作者:朱炎皇】 【编辑:肖彪】
关键词:创新 安全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