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挤一挤”,服务“扩一扩”

相链区块链

白木

近日,长沙开福区江滨社区开了一家特殊的“3331百姓食堂”:食堂拿出30%的利润投入公益,为“一老一小”、好人模范、军人、户外劳动者等群体提供就餐优惠,还为临时就餐的特困群体免费提供体面餐食并送餐上门。该社区党委书记王敏说:“我们走访发现,老百姓对食堂有需求,所以引进第三方机构经营食堂,把一楼办事大厅腾出来办食堂,做到办公场地最小化,服务阵地最大化。”(9月23日 长沙晚报)

把最好的办公场地腾出来服务群众,工作人员则挤到楼上办公。这波“反向操作”,让“以人民为中心”的基层治理具象化,化作群众亲切可感的实惠。

基层社区作为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常常面临资源紧张与民生需求迫切的矛盾。江滨社区的选择,体现了一种清醒的“舍”与“得”:舍去临街便利的办公环境,换来居民三餐有着落的安心;压缩办公空间,拓展服务功能。把空间让给需求,把便利留给群众,恰恰切中了基层工作的核心:办公不是目的,服务才是根本。

类似的“空间变革”在长沙并不少见。有的社区将闲置房间改造成托育点,缓解双职工家庭假期带娃难;有的把会议室变身老年学堂,开设书法、合唱等课程;还有的在办事大厅增设便民角,提供老花镜、充电宝等物品。这些细微调整,让社区从单纯的办事点,转变为集就餐、托育、学习、休憩于一体的“百姓之家”,切实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获得感与幸福感。

江滨社区的百姓食堂探索“商业+公益” 模式,以公益引流、靠商业反哺,既避免了单纯依赖财政“输血”的困境,也为服务可持续性提供了保障。而分级优惠、明厨亮灶、为行动不便老人送餐等细节,更让服务既精准又温暖。基层服务最忌一时热,形成长效机制,方能长久惠民。

说白了,服务功能“扩一扩”,扩出的是更多的民生福祉。基层治理就该聚焦和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唯有如此,社区才会真正成为居民信赖的幸福港湾。期待更多地方践行“办公最优化、服务最大化”,让治理温度融入群众的生活日常。

【作者:朱炎皇】 【编辑:肖彪】
关键词:基层治理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