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丨科普之风吹遍神州,科技之光照亮未来
路小舟
9月1日,以“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的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全面启动。随着“科普报告话前沿”的讲堂走进社区、“科学文化进基层”的活动深入乡村等,这场由中国科协与多家单位联合打造的科普盛宴,不仅成为一场全国性的科学传播行动,更如同一把钥匙,打通了科技与大众生活的“最后一公里”,让曾经看似“高冷”的科技知识,真正融入寻常百姓家,为新时代的创新发展注入温暖而坚实的民生力量。
一直以来,科技往往被冠以“专业”“遥远”的标签。在许多人看来,航天工程、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似乎只存在于新闻与论文中,与日常的柴米油盐隔着一道“认知壁垒”。而全国科普月的开展,正在努力打破这层隔阂。“科普报告话前沿”不再停留于艰涩术语的堆砌,而是以通俗的语言解读“嫦娥探月”背后的奥秘,用生动案例讲解“AI诊断”怎样守护健康。“科学文化进基层”也不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带着实验器材走进乡村课堂,让孩子们亲手操作趣味实验,在互动中感受科学魅力。通过这些活动,科普工作者以多种方式,普及垃圾分类、应急避险等贴近生活的实用知识,“接地气”的科普让科技从“云端”落地,让大众真切体会到“科技就在身边”。
科技的价值,终究要回归于对人民生活品质的改善。从智能手机让老人与远方亲人视频连线,到智慧农业助力农民手机监测农田;从新能源汽车让出行更绿色便捷,到在线教育帮助偏远地区孩子共享优质资源——科技早已渗透至生活的方方面面。全国科普月的意义,正是让更多人看清科技与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感知技术背后的民生温度。当大众从科技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甚至“受益者”,对科技的认同与信任便会与日俱增,而这,正是创新最深厚的土壤。
创新决定未来,而科普,恰是培育这片土壤的“播种机”。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不仅依赖科研机构的突破与企业的研发实力,更建立在全民科学素养的基础之上。如果孩子们从小保持对星空的好奇、对实验的热爱,这颗探索的种子未来便可长成推动进步的“参天大树”;如果公众具备基本科学思维,就能更好辨别伪科学,支持真正有价值的科技应用,共同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全国科普月所做的,正是这样的“播种”工作——通过校园“科学小课堂”激发青少年的求知欲,借助企业“科技成果解读会”助力从业者把握前沿,依托公众“科学素养讲座”提升社会整体认知水平。当科学精神成为共识,当创新意识融入血脉,我们才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主动,真正实现“创新赢得未来”。
当然,科普非一日之功,贵在坚持、成在坚持。首个全国科普月的启动,只是一个美好开端。未来,我们还需不断丰富科普形式,借助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让科普内容更“吸睛”、更易传播;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更加关注农村、偏远山区及老年群体,让科技之光照亮每一个角落;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和媒体协同发力,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普体系。只有让科普成为常态,让科学精神深入人心,才能为科技创新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科普之风吹遍神州,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我们看到的便是一个创新中国的崛起。在这条科技与人文交融并进的征途上,每个人都是参与者,每一颗充满好奇的心都是未来的种子,终将汇聚成改变生活、赢得未来的磅礴力量。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