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少年”逆袭成大学生,是扶正的智慧
付臣欢
“问题少年”考上大学?这不是胡说,而是一个真实案例。湖南湘江新区有个16岁少年为买游戏装备多次盗窃被提起公诉,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法院一方面依法对其处以拘役、罚款,另一方面联合多方社会力量助其戒除网瘾并考上大学。这个故事,听起来不够“爽文”,却很有教育意义,引人思考——“问题少年”就像长歪的小树苗,需要的不是连根拔起,而是园丁们及时扶正。小树修理,长得直溜。
小树长歪,可能不是树苗本身的问题。就像案例中的少年,他沉迷游戏、实施盗窃的背后,有家庭关爱缺失和教育失当的原因。有的家长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要么过分溺爱,要么简单粗暴,殊不知小树苗需要的是恰到好处的阳光雨露。就拿网瘾少年这个现象来说,有些孩子无法从现实中获得认同感,虚拟世界便成了逃避的出口。这正是许多未成年人犯罪的共同轨迹:家庭沟通断裂、情感支持匮乏,最终孩子走向错误的深渊。
好园丁,必须懂得因材施教。这个案例中,检察机关、妇联、关工委组成的“园丁团队”就很有一套:不是简单说教,而是安排父母学习“正面管教”等课程,组织家庭一起吃饭、进行户外活动、开家庭会议。不要小看这些稀松平常的相处,人和人之间的情感连接需要共同的小事一起搭建。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更能反映父母的教育态度并影响孩子的成长。
好园丁,更需要联防联治。湖南湘江新区联合5家单位签下了“向阳花”行动实施方案,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送进社区、学校、企业。网上常有人说,当父母为什么不需要考试?这其实也从侧面说明了,生养生养,生下来,养下去,不简单。养好孩子,同样需要专业学习。而检察院、妇联等5家单位提供的指导服务,就是专业帮手。2024年岳麓区未成年人犯罪人数直降三成多,就有力证明了前置性、预防性的家庭支持,远比事后惩罚更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每个“问题少年”背后,可能都站着一个需要帮助的家庭。挽救一个孩子,需要法律硬约束与教育软引导的结合,更需要打破部门壁垒,构建起家庭、政府、社会组织协同发力的支持网络。小树苗成长需要时间,园丁们更需耐心。没有天生的“问题少年”,每棵小树苗都有机会长成参天大树。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