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专家多登场,假专家没市场
白木 刘奕君
“小麦、玉米、花生,只要旱不死,就往死里旱”“土里撒盐,产量翻番”……最近,短视频平台上涌现大量自称“农科院专家”“农业教授”的主播,发布一些反常识的伪科普,推销劣质农资产品。部分农民因轻信误导导致作物受损。对此,长沙市农业农村局紧急提醒:认准权威渠道,谨防网络骗局。近年来,“长沙农业农村”公众号及视频号相继开通,持续发布农技科普短视频和农事指导文章,为农民提供专业指导与技术资讯。(8月12日 长沙晚报网)
搁以前,每个乡镇都有农技站,农技员经常往村里跑,谁家的麦子生了虫,谁家的大棚温度不对,他们一看就明白,手把手教。可后来有些农技站撤了并了,懂行的人少了,农民想讨教技术问题,可身边能找的人不多了。
碰到农业难题,农民转而求助网络,一打开手机,结果跳出来的全是口若悬河的假专家,他们穿着有标识的白大褂,用田间地头做背景,把复杂的“农技”编成顺口溜,农民想不上当都难。说白了,农技宣传这块阵地,真专家不去占领,那些假专家就会钻空子。
以良币驱逐劣币,首先要让真专家的声音传遍田野。长沙农业农村视频号推出的“农农开讲”农技科普短视频栏目就挺好,从去年3月至今已更新95期了,可放眼全国,像这样坚持讲农技的官方平台还是太少了。希望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起来,让农业真专家多露脸、传真经。不光线上说,农时节点还要组织真专家常下乡,多到地里看看、当面教教,农民有问题能直接问到明白人,便不会信那些胡扯的了。
短视频平台也该上点心,别光盯着看的人多不多。有人自称“农科院专家”,好歹核实一下其身份——有职业资格证吗?在哪上班呢?然后加V认证。还有,别老把假专家的胡话推荐给农民,多给真知识加大权重,让权威有用的信息能被更多人看见。
监管部门也得与时俱进,以前查假货要跑市场,现在骗子都躲在屏幕后面,就得顺着网线去抓。哪些人在卖劣质农资,哪些人在瞎科普害人,都得揪出来,让他们不敢再坑农民。
农民种庄稼不容易,一分收成一分汗水。这些假专家瞎支招,坑的不光是一季的收成,更是我们的粮食安全。政府部门牵头把农业科普做好,让真专家多登场,那些假专家自然就没了市场。守护好每一寸田垄、每一位农人,就是护住了我们的饭碗,护住了地里长出来的希望。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