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牌应用“能力尺”而非“年龄尺”

相链区块链

陈登辉 谢雨欣

近日,长沙“三五而栗”饭店招聘时只招35岁以上员工一事引发热议(8月6日 大象新闻)。店主的这一“反常规”尝试,实则是对当下职场年龄歧视的有力反击。

店主朱轩对此解释:35岁以上员工对机会的珍视、对细节的专注、对稳定性的追求,恰恰是餐饮行业最需要的特质。在餐饮业,后厨需要技术积累,前厅需要沟通能力,而这些正是中年人的长板。朱轩的招聘策略并非完全是“怀旧情怀”,而是基于岗位适配性的理性选择。

然而,现实中大部分企业将大量经验丰富、能力出众的中年求职者拒之门外。数据显示,63%的HR认为35岁以上员工“难以接受新事物”,尽管数据表明该群体在软技能上的评分平均高出年轻群体27%。这种行为不仅浪费了中年人的潜力,更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被边缘化的中年人被迫转向外卖、网约车等高风险行业,年轻人则陷入“内卷”焦虑,而企业则错失了成熟的人才。

“三五而栗”的尝试证明,年龄从不是能力的敌人。当社会学会用“能力尺”而非“年龄尺”丈量劳动者,或许我们才能真正做到老有所为。

【作者:陈登辉】 【编辑:周意】
关键词:招聘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