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才能赢未来
傅舒斌 岳冠文
8月7日,立秋。然而,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今年只要0.1元就能买到。
外卖市场正战火纷飞,争相比价。
同样是8月7日,在中国移动2025年上半年业绩发布会上,公司董事长杨杰特别提到运营商之间也开始出现严重内卷。他说,网上各种“大流量卡”“低价流量卡”特别多,而本来是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的“携号转网”,现在反而成了运营商之间打价格战、恶性竞争的工具。甚至很多不合规、不正当的操作,也集中在“携号转网”上出现。
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走在全球前列,但今年以来市场上演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价格跳水”,最大降幅高达45%。与此同时,外卖平台、光伏、锂电池、教育等各行业都深陷“内卷式”竞争不能自拔……降价声、促销声,声声入耳,可这并非行业进步的福音,而是内卷蜂起的一片聒噪。
跟正常的企业竞争促销行为不同,“内卷式”竞争通常表现为短期内商品出现不正常的低价倾销现象,由此造成虚假繁荣。
“内卷式”竞争的核心不是有效竞争,而是虚损内耗。今年第一季度,汽车制造业利润率已降至3.9%,部分车型的单车利润仅剩几千元。当消费者持币观望时,车企就只能以更大的降价力度刺激销量,从而掉进“卖不动就降价,降价了消费者更不敢买”的死亡漩涡。京东、饿了么、美团等外卖平台的补贴大战,已导致单杯奶茶利润跌破1元,某些餐品甚至出现负1元的“倒贴收益”。订单激增带来的不是利润增长,而是“卖得越多亏损越大”“越忙越卷,越卷越忙”的荒诞现实。
内卷的本质是落后生产力面对市场变革时的挣扎。
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内卷式”竞争所倒逼企业降低的成本,实际上是企业正常经营所需的合理成本,是不能被省掉的。当企业利润空间被挤压殆尽,它们为了“续命”,其研发投入便成为首当其冲的牺牲品,于是进入从“创新投入不足”到“产品同质化”到“价格战加剧”的恶性循环之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部分车企利用优势地位向上下游“强行压价”,导致账期不断延长,冲击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外卖行业的过度补贴滋生食品浪费与交通风险,骑手为应对订单激增而“争分夺秒”,埋下安全隐患。
从消费者角度看,“内卷式”竞争表面上让消费者获得了一些眼前利益,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内卷式”恶性竞争最终以牺牲产品性能和服务质量为代价,让广大无辜的消费者为此买单。部分新能源车企为维持低价,暗中减质减配、以次充好,这使得车辆续航里程减少、电池寿命缩短。外卖平台大额补贴引发爆单,导致系统崩溃、配送延迟,消费者的体验感断崖式下滑。
当整个产业生态遭到破坏,便会使得无人能在这场零和游戏中独善其身。
企业由于无法通过技术创新创造增量价值,便只能在存量市场中通过价格厮杀争夺份额,而这种以资本焚烧代替技术创新的竞争模式,正是生产力发展停滞并越来越落后的典型症状。
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则产能严重过剩、劣币驱逐良币、资源低效消耗、行业利润下滑、创新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将层出不穷,长期下来会导致整个行业竞争力下降、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损,严重影响高质量发展。
这种竞争模式极易产生系统性风险,已不可不防。
对此,党中央高度重视,整治态度十分明确:去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今年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
国家层面现已拉开反内卷大幕。
反内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各方共同发力、久久为功,重塑竞争生态,营造良性循环。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共同构建消费者、商家、外卖骑手和平台企业等多方共赢的良好生态。
通过努力,行业自律开始显现积极信号。汽车行业中的主流企业带头维护供应链稳定。不少地方的餐协向外卖平台发出倡议:立即停止非理性补贴,建立覆盖原材料与运营成本的合理定价机制。日前,美团、淘宝、京东集体承诺:拒绝内卷式补贴,明确不开展大规模的“0元购”活动。
反内卷,就是反落后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实践将有力证明,反内卷才能赢未来。产业转型的深层逻辑不是简单的去产能,而是从价格厮杀转向价值创造。今后要大力化解生产端与消费端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增强法治约束,完善市场机制,搭建创新激励体系,使生产力得以有效跃升,适应并促进市场变革。
创新驱动是反内卷的根本手段,行业需要“向左、向右”开辟新天地——要么加强科技创新突破瓶颈短板,要么拓展差异化空间细分市场。当新能源车不再比拼谁价格降得多而是比谁跑得远,当外卖平台不再烧钱抢市场而是优化配送体验,中国产业就能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大步向前,真正实现全球引领。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