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马X会员店“归零”,原因何在?
付臣欢
最近,盒马会员店将全部停业的消息,在网络上引起热议。细看行业变化,会发现一切早就有迹可循——不少消费者对会员制超市的实际状况祛魅,更认可土生土长的“胖东来”模式。
提到会员制超市,外来的山姆会员商店是Top级别的选手。而盒马X会员店,是仓储式会员制赛道里的首个中国品牌。本土化,这是个不能避开的问题。哪怕优秀如山姆,有着强大的供应链管理和运营,也仍旧未在中国形成规模。为什么?场景错配!山姆会员店讲究大包装、超低单价、仓储式购物,这种每周一次的集中采购需求符合欧美消费习惯,但显然不对中国家庭的胃口。大多中国家庭更偏好小份量、即时配送,比如多多买菜、社区团购、即时配送等行业发展就是顺着消费者需求而发展起来的。这么一对比,盒马X会员店强推欧美式仓储购物,目标客户不就劈叉分流没多少了?
有人会说,山姆在中国开得挺好的啊!然而,山姆的成功是“特例”,不是行业“趋势”。会员店需要消费者提前支付会员费,既要极致性价比,又要满足会员对独特性的心理需求。说白了,会员这个身份,就对消费者进行了区分——山姆会员,比普通消费者更“高贵”,这不只体现在产品上,更体现在身份认同上。然而,这种追求并不是所有消费者都需要或者愿意付费的。相比之下,“胖东来”模式才是大众消费者的首选——价格合适、质量好、服务优。更何况,在中国大多超市,谁不能注册个会员呢?会员身份与普通消费者身份,并没有太大的服务差异或者折扣体验。“会员”两个字没能贴真金,消费者自然祛魅。
显然,瞄准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变速超车。盒马已经摸清了这个理——盒马X会员店在退场,盒马鲜生与盒马NB却在加速发展。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