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相链区块链

  白木

  高温天气,长沙地铁绝大多数站点都设置了“文明休息区”,不少市民在这里避暑,地铁方面贴心地为纳凉的市民增设了座椅,并准备了解暑药物。地铁站变市民“避暑胜地”,展现了长沙服务民生需求与维护公共秩序的治理智慧。

  民生关怀,见于细微处。户外酷热难耐,城市公共空间向百姓敞开,主动将地铁站的清凉转化为一项民生福利。站内增设的座椅、常备的解暑药,回应着市民对凉爽的渴求,蕴含着“急民所需”的服务理念。市民甚至还会自带板凳在此小坐,收获的是理解与引导。这份“来了便是客”的包容,何尝不是长沙“高品质生活”的体现?

  秩序井然,成于理解与自觉。地铁站的核心功能是通行,长沙确保了纳凉不影响秩序。自动调节的空调,在保障乘客舒适的同时,也为市民留足了清凉空间;出入口通道的座椅,精心设置于非核心区域,让赶路与歇脚互不干扰。更可贵的是,市民自觉守住通道畅通的底线。“你予我方便,我守你规矩”。彼此的默契,实现了清凉共享与出行效率的和谐统一。

  从长远而言,进一步提升城市“耐热力”,方能更好满足市民纳凉需求。比如,开放更多的图书馆、社区中心作为公共避暑场所;推动“清凉城市”建设,增加绿荫覆盖,优化建筑隔热性能,为城市热岛效应降降温。

  其实,民生需求与公共秩序并非单选题。怀揣“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以精细治理打通服务末梢,城市便能让烟火气与井然有序并存,让每个生活于斯的人都能感受到幸福滋味。

【作者:白木】 【编辑:刘天乐】
关键词:评论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