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名学生集体作弊:高校须补齐德法教育这一课

相链区块链

汪昌莲


7月2日,有博主爆料称,山东航空学院期末考试学生作弊被公示,83名学生集体“翻车”。该博主在网帖中还附上违规学生名单,以及一张多名学生手持遵守考试纪律的横幅图片。记者从校方核实了解到,本学期期末考核,该校确有83名学生因违规作弊被公示,但网传的学生手持横幅图片并非该校,他们也不会发布任何违规作弊学生的照片。(7月2日极目新闻)

当山东航空学院期末考试83名学生集体作弊的消息传出,在教育界掀起轩然大波。这一事件绝非偶然,为高校教育体系敲响了警钟。

集体作弊行为的出现,首先凸显了道德教育的严重缺失。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然而,在学校这片本应培育道德品格的高地上,竟有如此多的学生置道德于不顾,选择作弊这条歧途。这反映出在日常教育中,道德教育的力度远远不够。学校可能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道德教育不应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的空洞说教,而应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生动的案例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深入学生内心,让他们真正明白诚信的重要性,将道德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指南。

集体作弊也暴露了法治教育的不足。考试作弊不仅违背道德,还可能触犯法律。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考试作弊行为,有明确的处罚规定,然而这些学生却对此浑然不知或置若罔闻。这说明高校在法治教育方面,存在明显漏洞,没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考试作弊的法律后果,缺乏对法律敬畏之心的培养。高校应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明白任何行为一旦越过法律红线,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83名学生的集体作弊行为,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问题,更是一些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失职。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肩负着重要的教育责任。在德法教育方面,高校应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将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德法教育水平,让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能够自觉融入德法教育内容,同时高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考试制度和监督机制,严肃考风考纪,对作弊行为绝不姑息,让学生不敢、不能、不想作弊。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德法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期待其他高校能够以此次事件为鉴,重视并加强德法教育,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欢迎投稿】

  长沙晚报时评征稿,论时事热点,评社会万象。激浊扬清,扶正祛邪。择优刊发,优稿优酬。投稿邮箱:cswbplb@126.com


【作者:汪昌莲】 【编辑:刘天乐】
关键词:集体舞弊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