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国评论丨莲城e评:从“家门口”到“朋友圈”: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共赢密码”

相链区块链

  文/邹耀宸

  这几日,“中央周边工作会议”登上热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成为热议话题。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周边工作为主题的中央级会议,不仅标志着中国外交战略的全面升级,更展现出中国与邻邦共谋发展、共担责任的务实态度。从“亲诚惠容”理念到“五大家园”蓝图,这场会议传递的核心信号很明确: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周边,亚洲的未来需要携手同行。

  命运共同体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生存智慧。中国与14个陆上邻国山水相连,与6个海上邻国隔海相望,海陆边境线总长超过5万公里。这样的地理格局决定了“邻居好”是“自家安”的必然选择。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美国对华商品加征125%关税的贸易霸凌、泰国榴梿滞销等案例警示我们:单打独斗的时代早已过去。中老铁路让老挝从“陆锁国”变“陆联国”,中巴经济走廊创造超过23万个就业岗位,这些看得见的成果证明,只有把产业链像毛细血管一样深度交织,才能在风浪中站稳脚跟。中国已成为18个周边国家最大贸易伙伴,这一现实正是这种共生关系的生动注脚。

  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关键在于破解“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的悖论。某些域外国家惯用“分而治之”的策略,在南海、中印边界等问题上煽风点火。但中国选择用行动说话:与东盟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在中亚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与东南亚联合打击电信诈骗和恐怖主义。这些举措让“共同安全”从理念落地为渔船安心作业、油气管线畅通、商业贸易繁荣等具体场景。这些日常细节比任何宣言都更有说服力——当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得到保障,安全自然就有了最坚实的底座。

  这项战略的推进,既有历史机遇也面临现实考验。当前,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处于近代以来最好时期。17国达成构建命运共同体共识的成绩单背后,是亚洲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超60%的底气。但美国的“印太战略”仍在制造分裂,某些国家在关键矿产、芯片等领域搞“小院高墙”。对此,中国选择用更大开放应对封闭:RCEP自贸区升级谈判加速推进,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投入运行,这些机制创新如同为区域合作装上“稳定器”,让各国在动荡变局中握紧合作“方向盘”。

  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绝不是权宜之计。美国加关税加得越狠,周边国家就越能看清谁在搞破坏,谁在办实事。中国的战略既破了西方“大国必战”的预言,又给老百姓挣来了真金白银。说到底,国家层面的合作,落到普通人身上就是工作机会多了、物价稳定了、出门安全了。这或许就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最接地气的表达——把高大上的战略,变成老百姓摸得着的好日子。


【作者:】 【编辑:易隽】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