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国评论丨乡村旅游文化建设:聚焦特色筑根基,发挥特长创新路
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乡村文化振兴是重要一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为乡村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提出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而如何发掘各地的独特魅力,寻找乡村旅游文化建设的源头活水,是筑牢发展根基的关键;如何发挥各地旅游宣传的特长,探寻乡村旅游的新出路,则是创新方式方法、确保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乡村旅游文化建设,要聚焦特色筑根基。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愈发多元。城市的喧嚣与千篇一律已难以满足人们内心的渴望,乡村,这个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独特风情的宝地,成为了人们寻找心灵归宿的新选择。因此,在乡村旅游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不应盲目追求标准化、商业化,而应深入挖掘乡村的独特韵味,保护并传承好各地的地域文化、民俗风情和生态景观。只有筑牢了特色的根基,乡村旅游文化建设才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探寻这份宁静与美好。四川明月村以“明月窑”为文化符号,通过文创赋能,将废弃的陶窑转化为艺术工坊,吸引艺术家驻村创作,开发出“陶艺+文创”的产业链。游客在拉坯、烧制中感受千年陶艺的魅力,而村民则通过参与文创产品制作,实现了从“卖农产品”到“卖文化”的转型。这种“文化+产业”的双轮驱动,让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乡村旅游文化建设,要发挥特长创新路。常言道:“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乡村旅游的语境下,即便是再好的旅游资源,也需要有效的宣传和推广。以浙江松阳为例,这个曾因“偏远”而被遗忘的古村落群,通过短视频平台“网红”博主的镜头,以“最后的江南秘境”为标签,将夯土民居、茶田云海、非遗造纸等元素包装成“治愈系”旅行目的地,迅速引爆社交媒体,单条视频播放量突破千万,让“深巷”中的美景一夜之间成为城市居民的“诗与远方”。在这个自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我们更应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创新宣传方式,让乡村的美景、美食、美俗走出深巷,走进城市居民的心中。文旅部门应发挥好引领作用,通过策划特色活动、打造旅游品牌、拓展旅游市场等方式,让乡村旅游成为城市居民心中的向往之地。这不仅是一条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创新之路,更是一场关于如何平衡流量与宣传、如何让乡村旅游持续焕发活力的深刻思考。
乡村旅游文化建设,既是一场经济发展的变革,也是一次文化的深度挖掘与传承。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那些曾被忽视的资源,思考如何“变废为宝”,将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份记忆都转化为独特的旅游资源。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创新宣传方式,用正确的方式平衡流量与宣传的关系,让乡村旅游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同时,也能吸引更多游客的目光。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