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套娃”收费,别想再“割韭菜”了!
付臣欢
据新华社消息,8月21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消费者协会等有关单位,在京召开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工作动员部署会。会议要求,今年年底前,开展试点工作和专项整治,聚焦解决“收费包多、收费主体多、收费不透明”问题,电视“套娃”收费现象得到明显改观;大力改善用户开机看电视的体验,基本实现有线电视和IPTV开机即看直播电视频道。
不知从何时开始,“看电视不容易”“看不起电视了”成为众多消费者的心声。智能电视确实提升了视听体验,却也带来操作复杂、“套娃”收费、广告接连不断等问题。花几千块钱买了电视机,付费安装好网络与机顶盒还没完,开机后先是一段广告时间,再想看电视节目还得充会员。会员开通可没法“一卡通”,等级会员、儿童专区会员、影片单独购买……电视节目各有其会员套路,且VIP资源之间部分存在交叉重合,消费者很难显著区分,往往陷入“重复充值”迷区。而视频网站会员与电视会员多数无法互通,有的需要另行购买,有的需要升级会员,消费者的“钱包”是一茬接一茬地狠狠被“刺”。
除此以外,即使只想简简单单看看卫视频道、新闻联播,不少消费者也会在操作时“迷路”。偌大的电视屏幕,功能升级得五花八门,显眼的板块基本都设置为广告内容和热门收费节目,进入免费电视节目得东找西看、层层操作选择,不要说老年人玩不明白,有些年轻网友都表示没办法顺利上手。
不可否认,技术的进步确实让电视变得“高大上”了,甚至在观影体验方面以大屏优势横扫中小屏限制。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3)》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智能电视激活终端3.15亿,激活率达76.6%。这一数据直观反映出电视仍是许多消费者收看节目的必选项。然而,消费者抱怨的操作复杂、“套娃”收费等问题,也实实在在地反映着智能电视的升级并未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大屏优势与多功能体验,电视很可能只能在家“吃灰”。
相关部门开展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问题,不仅是为了改善用户的消费体验,更是为了电视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移动互联时代的电视销量一直在走下坡路,年轻一代观众大多选择在各类中小屏的移动端口刷剧、看综艺,电视台已不再是提供内容的主要阵地。在激烈竞争下,大屏与多功能升级加持本是电视与中小屏竞争的优势,却又在复杂操作、“套娃”收费中流失了不少消费者,尤其是伴随着电视时代成长起来的中老年消费者。
归根究底,这是由于当前智能电视产业链中的利益主体趋于多元化,却又缺乏统筹、缺乏相关制度和标准,各家都想从多渠道获取更多经济利益,消费者自然免不了被重复“收割”。
电视本身具有一定的公共服务属性,不能让电视节目大部分付费和小部分免费成为常态。消费者为内容付费本身无可厚非,但付费不等于任由电视厂商“割韭菜”,多方通吃消费者。当然,整治工作不是能简单一步到位的,这背后牵涉各方利益,电视厂商也要赚钱吃饭,解决“看电视难、看电视烦”需要下大力气。相较于广告营收,付费用户的规模化是内容平台更稳定的收入来源。因此,内容采购、内容制作和用户体验是相关方需要重点考虑的,而片源分配、计价的规范化,恐怕是整治“套娃”收费的关键所在。期待相关部门的试点工作能够打好开头仗,进而让所有电视消费者都能真正享受到智能电视带来的良好大屏体验。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