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非发展,“湘”当给力

相链区块链

付臣欢

6月29日至7月2日,中非经贸博览会吸引了不少长沙市民参观打卡、热情购物,一大波非洲特产“刷屏”长沙人朋友圈。开展第一天,乌干达展馆的咖啡豆不到三个小时便被抢购一空。其实,备受长沙人喜爱的网红品牌“鸳鸯咖啡”,正是在中式茶饮中融入了非洲咖啡。湖南人舌尖上的非洲美食秀背后,是湖南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在中非经贸合作中逐渐走向国际化发展的生动写照。

农业是中非合作的重点领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这是湖南助力非洲农产品发展,“湘”当给力的回答。

非洲拥有世界上65%的未开垦耕地,却存在技术、基础设施落后等难题,而湖南作为农业大省、制造强省、网红品牌聚集地,恰恰汇聚了人才、技术、经验等资源优势。湘非以农业合作为主要支点,进而推动了双方在制造业、电商等领域的纵深合作。以马达加斯加为例,随着袁氏种业的农业技术输出、湖南农机产品的出口、袁氏大米品牌的打造,马达加斯加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全产业链覆盖,成为非洲唯一一个实现杂交水稻商业化的国家。而“火酋长”辣椒酱、“开普狮”坚果等非洲农产品的本地化品牌打造,也获得了国内市场的火热回应。技术传出去,经验走出去,产品引进来,品牌立起来。湘非通过资源互补,逐步形成品质、品牌和产地的粘合效应,使得非洲农产品在我国市场的贸易潜力得到释放,双方合作发展的道路也越走越宽。

湘非多领域的合作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资源和机遇,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享受到、喜欢上“非洲货”。与此同时,非洲在技术、资金、就业岗位等方面的许多难题,也得以解决。随着中非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入,湖南尤其是长沙借助自身优势,在助非发展方面必将有更多亮点、更大作为,为中非谋发展、享未来提供有力支撑,促使中非命运共同体更加紧密相连。

【作者:付臣欢】 【编辑:肖彪】
关键词:中非经贸博览会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