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银发消费!这些 “坑” 要避开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24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辉霞)重阳节将至,老年消费需求集中释放,养生保健、旅游出行、养老理财等成为消费热点。为守护广大老年消费者合法权益,鄂湘赣三省消费者组织今天联合发布消费提示,助力老年人安心消费、欢度重阳佳节。
隆回县某食品店销售一款酒时,通过免费送鸡蛋、面条等方式吸引中老年人至其经营场所,以养生讲座的方式讲解、以客服视频分享食用介绍其销售的这款酒,声称食用该产品具有消除关节疼痛、修复受损等药用功能,但该食品店和该酒厂家提供的检验检测报告等相关材料证实该酒为配制酒非药品,亦非保健产品,不具有疾病治疗功能,存在虚假宣传行为。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处罚款人民币6000元的行政处罚。
三地消费者组织在今天发布的消费指南中指出,保健养生需理性,需谨记“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疾病。购买保健食品应选择正规商场、超市或药店,认准产品包装上的“蓝帽子”标志和批准文号,切勿轻信“健康讲座”“专家义诊”等场合中夸大功效的宣传,更不要盲目购买所谓“特效药”“祖传秘方”或价格虚高的“神药”,谨防既损失钱财又延误治疗。
登高赏秋、康养旅居备受老年群体青睐。消费指南指出,老年人报名前请查验旅行社的《营业执照》和《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签订规范合同,明确交通、住宿、餐饮、保险、退费等条款,拒绝“零团费”“买保健品送旅游”等不合理低价团。行程中如被强制或诱导购物,可在返程30日内要求退货退款。出行前将行程、导游、酒店信息告知家人,随身携带应急药品和家属联系方式。
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约为7万亿元。有家底积累的老年人,受到众多金融机构的青睐。消费指南指出,在养老理财方面,要谨慎,守好“钱袋子”。重阳节期间,部分机构推出“养老理财”“老年专属保险”“充值返利”等项目。办理前请核实企业是否在民政、金融监管部门备案,仔细阅读收益、期限、提前支取、风险揭示和争议解决条款,拒绝“先交钱后签合同”、向个人账户转账等不合理要求。警惕“保本保息”承诺,谨防非法集资,必要时及时报警。
老年群体对于线上购物不是特别熟悉,如何防范?消费指南指出,微信、短视频平台常出现“重阳补贴限量抢”链接,请不点击、不转发,不泄露短信验证码和银行卡密码。收到陌生快递“到付”,应保持警惕,先验货再付款,避免落入“中奖送礼品”“冒充客服退款”等圈套。使用手机银行、第三方支付时,开通转账延迟到账和交易提醒功能,发现异常立即冻结账户并报警。
消费凭证是维权关键。消费指南提醒,节假日期间,无论消费金额大小,都要主动索取并保管好购物小票、发票、合同、门票、电子支付记录等。若发生消费纠纷,及时与商家或交易平台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拨打12315或12345热线、向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或直接向经营者所在地消费者组织、有关行政部门投诉举报,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我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