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糊涂账”到“明白纸”!家装的这些坑能避了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14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辉霞)家里找装修公司搞装修,签合同时要关注哪些信息?合同要约定哪些内容?售后要注意哪些方面?正为装修签合同伤神的消费者,不妨拿来所用,参考近期正式投用的《湖南省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以下简称示范文本),为自己的家装消费保驾护航。湖南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今天表示,示范文本由湖南省市场监管局与湖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制定,共有12大条,结合湖南地区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的特点,为消费者和家装公司提供“菜单式”参考,有利于减少不公平格式条款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
家装合同陷阱防不胜防
黄先生在今年初装修在万科城的新房,请的装修公司是高中同学刘先生开的。因信任同学,也是碍于面子,并没有对合同内容进行商定,只是看到了一份总价为20万的造价表后,便草草签约。在同学公司进场施工,黄先生就一次性支付了五成工程款,在工程还只是走完水电泥工准备进场时,装修方要求再支付8万元的施工费。黄先生认为,工程未过半,费用都结算了八九成,质量难保障,便拒绝付款。装修方也不多沟通以停工要挟。黄先生这才发现,合同并未约定工程节点与验收标准,所谓“按进度结算”根本就没界定“进度”具体内容,完全成了一笔糊涂账。
工期延误及赔偿问题,也是装修合同纠纷的高发区。去年3月下旬,家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唐先生与某装修公司签订合同,约定75天工期,6月初竣工。半年过去,装修仍未完工。唐先生主张100元/天赔偿,装修公司却以合同未明确约定为由,仅愿支付30元/天。最终,唐先生只能接受象征性赔偿。
在家庭装修中,类似这样的合同不规范、权责不明引发的消费纠纷屡见不鲜,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低价套餐增项暗藏玄机
付款方式是家庭装修中容易产生纠纷的一大根源。低入高出的情况也是导致分歧的重要因素。
所谓低入高出,则是一些装修公司与消费者开始接触、沟通的时候,为争夺客户,将价格压低、服务承诺抬高的方式,获取顾客,但在合约签订执行后,消费者才发现“增项”层出不穷,双方也是争议频出。
“128平方米的房子,仅需19万元。一颗螺丝钉您都不用费心,材料都是知名品牌。”去年5月,天心区的李女士被某装饰公司“一站式全包,拎包入住”的低价套餐吸引,当场签约。然而,项目开工第一天,拆除及垃圾清运费就需额外支付1.3万元,合同预算中未含此两项。后续的装修,更让李女士傻了眼,材料虽为品牌,却很低端,选购高端产品要加钱,赠送电器“三级能效”,升级要加钱,安装另收费,等到最终结算时,总价飙升至30万元。
据业内人士介绍,部分家装企业自行拟定的合同条款用词含糊,带有倾向性,甚至暗含不公平格式条款,因信息不对称及行业专业性壁垒,消费者易被误导,导致权益受损。
推行家装合同示范文本强化行业规范
湖南省室内装饰行业消费者投诉站统计显示,因合同履行引发的投诉举报占比达45%,最高曾达60%。投诉主要集中在关键条款模糊、装修增减项不明确、合同预算与实际结算差别过大、工期延误处理存分歧、赠送项目有猫腻等方面。
“合同示范文本为合同订立双方提供了‘菜单式’参考,有利于减少不公平格式条款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装饰装修企业应推广使用合同示范文本,消费者在签订合同前,可参照合同示范文本约定双方权利义务,促进合同规范,减少合同纠纷。”湖南省室内装饰协会会长李金龙表示。
湖南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全省推广使用合同示范文本,强化家装行业合同规范,让消费者在家装消费中更加省心、放心。
附件: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