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助推长沙全龄友好城市建设|长沙民政这五年
编者按
全市民政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和第十九次全省民政会议的部署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管理、建设、业务、服务”标准化为抓手,全面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力推动“温暖、阳光、智慧、务实、平安”现代化新民政纵深发展,积极主动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奋力书写新时代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的精彩篇章。在全市民政会议召开之际,长沙市民政局联合长沙晚报特别策划 “长沙民政这五年” 系列专题报道,全面展现长沙民政守正创新、追求卓越的生动实践。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蒋伟岸
颐享晚年是老百姓朴实的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长沙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老龄工作机制不断健全
调整优化市老龄委组织架构,确定25个成员单位,召开全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印发《长沙市老龄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长沙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明确市老龄委运行机制,凝聚老龄工作合力。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出台《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长沙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等系列涉老政策措施,将发展老龄事业列为重要的社会建设和民生建设内容。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的大老龄工作格局进一步形成,为长沙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夯实基础、提供保障。
三大支撑体系不断优化
联动市老龄委各成员单位,强化协作、共同发力,持续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坚实。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23连调,月基础养老金达到276元。全面落实困难群众参保全覆盖,特殊困难老年人医疗费用各分段报销比例提高5%。全市65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免费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工具。实现高龄津贴普惠,2024年为全市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达2.76亿元,同比增长13.35%。特殊困难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补贴覆盖率100%。为五类特殊困难老年人购买意外险覆盖率100%。
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致力于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成养老机构201家、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1509家,基本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老年助餐、家庭养老床位等快速发展。推进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加快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发展,逐步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强化人才培养,率先全国设立“养老护理员日”,连续三届全国养老护理职业大赛中取得了4个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健康支撑体系更加有力。9个区县(市)实现老年医学科服务全覆盖,以全国首批安宁疗护试点城市为契机,建设安宁疗护示范病房与标准病房19家。推进医养结合,全市现有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40家,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1个、示范机构2个。优化护理服务,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及上门护理服务,方便老年人及行动不便患者就医。为老年患者提供无家属陪护服务,降低陪护费用,提升患者生活照护服务质量。
老龄友好建设长足进步
凝聚老龄工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发展合力,切实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助力长沙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加强友好社区建设。近年全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5577台,基本实现应装尽装。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296个,惠及居民35.65万户。免费为1.34万户困难老年人进行适老化改造,实现“愿改尽改”。不断提升公交适老化服务水平,打造10条“敬老爱老”公交专线,投入使用50台低入口登乘公交车。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7个,老年友好品牌效益俱增。
持续扩大社会参与。积极推进老年教育,四级老年教育体系服务网络全覆盖,以各种形式参与老年教育学习的老年群体超80万人次。连续举办长沙市老年人体育运动会、长沙市中老年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活动,广泛组织开展书画比赛、太极拳培训等各类老年文体活动,加强基层老年协会建设,提升基层为老服务水平。积极开展银龄行动,“五老”参与志愿服务12.8万余人次,“银发邻长”工作经验被《中国老年报》头版推介。浏阳市《谷爹工作室(高龄老人)》案例入选“全国老龄社会建设创新案例(2024)”。
浓厚敬老孝老氛围。强化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常态化举办弘扬孝亲敬老、传承传统美德的宣传教育活动。每年开展敬老月、老年健康宣传周及助老公益服务等活动。积极开展全国“敬老文明号”创建,第四届全国“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中,我市6个集体获评全国“敬老文明号”、8名同志获评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协同各职能部门,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更暖的服务,用心用情用力推动全市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让所有老年人拥有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