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管理促发展 活力迸发显担当|长沙民政这五年
编者按
全市民政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和第十九次全省民政会议的部署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管理、建设、业务、服务”标准化为抓手,全面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力推动“温暖、阳光、智慧、务实、平安”现代化新民政纵深发展,积极主动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奋力书写新时代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的精彩篇章。在全市民政会议召开之际,长沙市民政局联合长沙晚报特别策划 “长沙民政这五年” 系列专题报道,全面展现长沙民政守正创新、追求卓越的生动实践。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蒋伟岸 罗悦
近年来,我市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坚持党建引领把方向、放管并重释活力,推动全市社会组织在现代化新征程中强建设、勇担当、善作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截止2024年底,全市共登记社会组织5471家,其中社会团体1567家,民办非企业单位3878家,基金会26家。市本级共登记社会组织1159家,其中社会团体575家,民办非企业单位566家,基金会18家。全市备案社区社会组织8977家。社会组织数量在全省排名第一,在中部地区省会城市排名第二,涵盖经济、科学、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社会服务等各领域。
党建引领,聚力发展
案例
长沙市暖心社工综合服务中心党支部以“联心桥”品牌创建为契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构建了“四心五线”工作体系,开展“四心”行动,即心成员、心课堂、心链接、心聚集,拓展“五线”业务,即困境儿童服务线、社区治理项目线、平台孵化培育线、大型公众活动线、校企志愿服务线,全年累计服务失母儿童500余人,开展公益活动百余场,招募志愿者1000余名,充分发挥出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率先全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若干措施(试行)》,将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社会组织章程,全力引导社会组织听党话、跟党走。大力实施“党建聚合力”工程,推动党建与成立登记、章程核准、年检年报、专项抽查、等级评估等工作“五同步”,切实把党建贯穿社会组织运行和发展全过程。
目前,综合党委所属社会组织党组织应建尽建率达100%,组织覆盖率达85%,社会组织负责人与党组织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比例达89%。
登管协同,规范发展
案例
2022年,我局接到线索,某职业培训学校涉嫌违规开展合作办学活动等问题。经实地检查、约谈负责人、委托第三方审计等,联动业务主管单位查实该学校确有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违法行为。2023年,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分别作出撤销法人登记和吊销办学许可证的行政处罚,切实规范社会组织行为,净化社会组织发展空间。
先后出台社会组织名称登记、重大事项报告、法人治理、负责人任职管理、信用信息管理、综合监管等系列制度。全面推行专业审计机构参与社会组织法人变更、注销、抽查、评估、执法专项督查。常态化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清理、“僵尸型”社会组织清理、节庆展会论坛活动清理规范等专项治理行动和民政直管社会组织安全生产督查。近五年,全市社会组织年检率超90%,抽查率超6%。全市取缔劝散非法社会组织57家,规范社会组织节庆展会论坛活动700余场次。深入实施民办非企业单位非营利监管专项行动,专项审计资产达3.84亿元。严格落实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年均备案重大事项100余项3000余人次。
围绕中心,同频发展
典型
长沙市工程机械行业协会积极推动产业融合,不断深化集群建设,推进工程机械行业供需对接,助力我市成功打造国家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发布8项团体标准,并参与制定44项行业标准,推动工程机械行业的技术创新。长沙连续五年主办“中国(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吸引全球50多个国家参展,成为行业标杆展会。
引导推动1100余家行业协会商会在产业布局、产业链发展、标准制定、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支持60余家科技类社会组织开展科研攻关、学术交往、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五年来,全市行业协会商会累计制定行业自律公约85个,参与制订标准53个;持续推动“湘商回归”,协助各级党委政府招商引资项目2000余个,达成意向金额近20亿元。
深入实施“党建聚合力·百社帮百村”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社会组织对口帮扶全市150个乡村振兴重点村,实施项目620个、链接资源9100万元、困难帮扶8.6万人次。
持续实施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安排2277万元支持全市165个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运营和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慈善项目291个,惠及群众近百万人。
下一步,长沙民政将深化社会组织管理创新,为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长沙实践贡献新的力量。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