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一场穿越千年的敦煌绮梦——评民族舞剧《丝路花雨》
文|陈果
4月8日晚,慕名已久的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终于在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华美绽放。整场舞剧完美再现了敦煌文化的浩瀚与瑰丽。舞者们的身姿如流动的画卷,既有反弹琵琶的灵动飘逸,又有胡旋舞的热情奔放,更有西域风情的绚丽多姿。每一个动作都饱含深情,每一段舞蹈都诉说着丝路上的传奇故事,让人身心飞扬、心驰神往。
演出场景时而壮阔如大漠孤烟,时而婉约似月下飞天,敦煌壁画的神韵、气象、风骨,在舞者的举手投足间流淌。它是一曲中外友谊的颂歌,弘扬了丝绸之路“友好通商、互惠共融”的优良传统。它以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将瑰丽多彩的敦煌壁画搬上舞台,艺术形象地再现了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丝绸之路繁荣昌盛的辉煌景象。当最后一幕落下,内心的震撼与感动仍如潮水般涌动,久久不能平息。面对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此起彼伏的喝彩,演职人员和观众一同沉浸在一种幸福和激动中,久久不愿离开。
一、舞台叙事:历史与现实的时空对话
《丝路花雨》采用“诗剧”式叙事,以“飞天献花”为开场,通过“神笔张遇难”“英娘献艺”等7个篇章串联起父女情深与丝路商谊。讲述的是古丝绸之路上,善良淳朴的中国父女为救助外国商人,所发生的亲人悲欢离合,友人生死相助、患难与共的感人故事……剧中“英娘卖艺”舞段由100余幅壁画舞姿重构,用舞蹈深情讲述了敦煌画工家族的命运沉浮,突破了传统舞剧重抒情轻叙事的局限,不仅将古代壁画乐舞艺术创造性地转化为活态的“敦煌乐舞”,使其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符号,更是将“开放、交流、友谊”主题融入民族舞剧,用舞蹈的魅力展现中华文化包容、自信、热情、爱好和平的精神内涵。舞剧中精美的服装设计、巧妙的舞台布置、绚丽的灯光效果以及悠扬的音乐配乐,共同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通过舞者们恢宏的舞姿和流畅的舞蹈动作,生动地再现了古代丝绸之路上各国文化的交流和碰撞。

创作者还引入多媒体投影技术,舞台上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影视技术与舞蹈动作、音乐、服饰等元素和谐融合,既尊重敦煌舞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价值,又保持了敦煌舞的传统韵味和艺术风格。在“佛国仙境”场景中,3DMapping将舞者与莫高窟第321窟飞天壁画融为一体,创造出“人在画中游”的奇观。而“波斯国”一幕的动态地屏,通过实时投影展现沙漠驼队的行进轨迹,增强了叙事的时空纵深感。
二、艺术语言:从壁画到舞蹈的美学革命
据悉,该主创团队七进敦煌,在莫高窟2000多尊彩塑和4万多平方米的壁画中寻找灵感,从4.5万平方米壁画中提炼出“三道弯”体态特征,将静态壁画转化为动态舞蹈语言。如“反弹琵琶”的S形韵律,通过头颈、手臂、腰腿的多重曲线流动,再现了莫高窟第112窟伎乐天的灵动姿态。这种舞蹈语汇不仅复活了千年艺术,更开创了中国古典舞新流派——敦煌舞派。2008年,为献礼北京奥运会,《丝路花雨》进行了一次“大改版”,对原版中舞蹈的肢体语言进行拓展,在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和群舞中大胆融入现代舞元素,强调舞者身体的自由流动与个性展现,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更为细腻。
该舞剧融合了中国古典舞、印度婆罗多舞、波斯马铃舞等10余种舞蹈形式。让观众看到中国古典舞蹈、印度巴拉坚南纳提亚姆舞、土耳其传统舞蹈和阿拉伯风情舞等不同文化元素的完美融合,仿佛穿越时光,亲身感受到了世界文明的多彩交汇。在“二十七国交易会”场景中,波斯商队的旋转腾挪与中原舞姬的长袖曼舞形成视觉对话,展现了丝路文明的多元共生。群舞“千手观音”以24位舞者的精密调度,将壁画中的宗教意象转化为集体仪式感,被誉为“东方舞蹈的奇迹”。
三、文化符号:从民族经典到国际语言
剧中“和平通商”的主题与当代“一带一路”倡议形成历史呼应。2025年国际版计划招募沿线国家演员,在“异域同辉”篇章中让外国民众本色出演,以真实互动再现文明互鉴场景。这种“走进去”的创作理念,使舞剧成为跨文化对话的桥梁。
自1982年首登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该剧已巡演40余国,累计观众超545万人次。法国《费加罗报》评价其“用舞蹈重构了丝绸之路的文明基因”,英国BBC称其“让西方观众读懂了东方美学的精神内核”。在雅典残奥会闭幕式、G20峰会等国际场合的亮相,更使《丝路花雨》成为国家文化形象的代表。
四、当代反思:经典传承的破与立
尽管广受赞誉,舞剧仍面临审美迭代的挑战。部分观众批评2025年巡演版“服化道廉价感突出”、唐代建筑采用明清配色,削弱了历史真实感。对此,主创团队回应将引入文物专家参与考据,计划在2026年推出“学术版服化道”,强化历史细节的准确性。

舞剧《丝路花雨》开启了舞剧打破时空限制的先河。北京舞蹈学院设立敦煌舞教研室,将《丝路花雨》的“反弹琵琶”“莲花童子”等舞段纳入教材体系。2023年“数字敦煌”项目启动,通过动作捕捉技术将经典舞段转化为可交互的虚拟教学资源,为非遗传承提供了新路径。
《丝路花雨》不仅是一部舞剧,更是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精神的具象化表达。只有当你身临其境、面对宏大壮丽,美伦绝幻、深远浩渺,仿佛近在眼前又似遥远的时光中,沉浸在舞蹈、音乐、声光、服饰、神情等完美组合的一幅活色生香中,不能不怀着一种敬仰、热爱、渴望的眼神走进剧目之中,绝不仅是舞蹈与艺术的再现,这是历史不绝、生命不止、文明之光、文化之基的穿越与呈现,从壁画到舞台,从兰州到世界,它以舞蹈为舟,承载着千年丝路的文明基因,在当代语境中续写着文化交流的新篇章。正如剧中“飞天散花”的意象,这部作品播撒的艺术种子,终将在“一带一路”的土壤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文明之花。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