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长沙(482)|清明茶诗会:一盏清茗寄追思 诗书雅乐话传承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2日讯(通讯员 易博奇)清明时节,茶香氤氲。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和节气,清明不仅承载着祭祖扫墓、追思先人的文化内涵,也与茶文化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独特的生命礼俗。

3月29日,潇湘诗会“二十四节气茶诗会”之“清明茶诗会”在长沙瑾逸轩举行。本场诗会以“怀念”为主题,诗朗诵、茶文化、书法艺术与民乐演奏交织成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在春意盎然草长莺飞时,勾勒出清明节气独有的自然诗意与人文情怀。

书法家张玉波挥毫泼墨,笔下“怀念”二字苍劲有力。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现场,“诗歌义工”周青梅与于安全以清朗之声,将古典诗词中的清明画卷徐徐展开。枝头燕雀、风中纸鸢、逐水花瓣、河畔杨柳,诗词中的意象在声韵流转间鲜活起来,既是对春光的礼赞,亦是对逝去岁月的温柔回望。现场观众凝神聆听,仿佛置身于“万物清洁明净”的节气意境之中。《望江南·超然台作》《清明雨》《如果》等经典与原创诗作逐一演绎,观众在抑扬顿挫间触摸到古今相通的情感脉络让人无比感动 

主持人谢晶晶(左)和茶文化专家汤青峰访谈(右)。        茶文化专家汤青峰以“茶与祭祀”揭开了中华传统中“无茶不在丧”的深厚文化密码。从宫廷祭典到民间习俗,从汉族礼仪到少数民族风情,茶始终是连接天地、沟通生死的精神媒介。现场“空杯祭祖”仪式,以茶为祭,以心传情,简约庄重的仪式传递着对先人的无限追思。

“诗歌义工”周青梅(右)于安全(左)茶诗会上诵读经典诗词。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张玉波挥毫泼墨,笔下“怀念”二字苍劲有力,锋回转合间既有对清代书法大家何绍基的追慕,亦蕴含对文化血脉的坚守。作为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得主,张玉波以笔墨为桥,让传统艺术在当代焕发新生,现场观众无不赞叹这一“纸上的舞蹈”。洞箫演奏家董丽辉古琴名家梁英姿的一曲《关山月》,如泣如诉,空灵悠远似春风化雨,涤荡心灵。传统乐器的千年余韵,为茶诗会增添了深邃的视听层次,让清明的人文情怀在音律中久久回荡。 

洞箫演奏家董丽辉和古琴名家梁英姿的一曲《关山月》。       此次清明茶诗会将节气物候、诗词歌赋、茶道书法、民乐雅集熔于一炉,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诠释,亦是对“慎终追远”民族精神的当代呼应。在茶香、墨香与乐声的浸润中,参与者共同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让清明这一古老节气,持续滋养现代人的精神家园。

“清明是慎终追远的时节,也是万物生长的起点,我们以诗茶为桥,让记忆与希望在此刻交汇。”湖南省诗歌学会执行会长、秘书长,潇湘诗会总策划胡述斌表示。

【作者:易博奇】 【编辑:肖舞】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