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视角下企业创新主体发展的对策建议——基于宁乡市的案例研究
段小艳
一、时代背景与意义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首次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并作出全面部署。
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科技创新。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和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主体,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因此,新形势下应持续推动企业的制度创新和在此基础上的技术创新,克服市场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主动应对,谋求发展出路。
近年来,宁乡市工业企业数量稳步增长,显示出强大的创新活力。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如何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新的生产关系,培育现代产业体系,通过科技自立自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仍是宁乡市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宁乡市企业创新主体发展现状分析
宁乡市现有620家规上工业企业,集中在主体园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均有不错规模。在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的认定中,宁乡市有多家国家单项冠军企业和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企业。在主板上市企业以及省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的企业也有不俗表现。大型企业和高技术企业作为主体园区支柱,既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又在推动宁乡市高质量发展中占据决定性地位。
尽管宁乡市企业创新主体存在一定规模,但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比如,企业创新能力不适应科技发展的新态势,成果转化成效不适应转型升级的新需求,要素供给结构不适应产业建设的新要求,科技体制机制不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保障等。
三、企业创新主体发展的对策建议
面对系列问题和挑战,宁乡市推进企业创新主体的发展壮大,源头在科技创新,落脚点在产业升级,关键因素在人才支撑,根本保障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壮大企业创新主体,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构建多层次、开放式的、以企业为主体的重大产业创新研发平台体系,提升产业核心技术竞争力。一是加快培育领军企业,不断壮大国家、省级“小巨人”企业队伍;二是建立重点上市企业后备库,分梯队推动科技创新型企业科创板上市;三是推动规上企业研发平台全覆盖,鼓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牵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科研院所等建设重大产业创新研发平台。
加大企业研发投入,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围绕重点产业,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重点支持市场前景好、研发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支持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实施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项目。助推“领头羊”企业在技术攻关和基础研究领域发挥支撑作用;充分发挥链长企业的带头作用,力争在新能源、新材料及生命科学等领域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支持企业争创湖南省“首字号”“最字号”科研成果。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畅通政府、企业与高校院所交流渠道,推动全面战略合作机制及签订合作协议,支持成立由领军企业牵头、行业企业参与、高校科研院所支撑的校企创新联合体;支持高校院所在宁建立转移转化机构。重点推进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推动优质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二)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重塑传统产业,做优新兴产业。让企业以数字化转型为引领,加快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瞄准产业升级,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引导企业强化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全流程的融合应用。紧跟新材料和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支持部分企业在数字产业智能终端领域的突破;启动“智赋万企”行动,充分发挥宁乡经开区与高新区这两大国家级园区的优势,积极培育并建设储能材料、工程机械及医疗装备的成果转移转化承载区,实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培育未来产业,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会,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竞逐未来产业新赛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例如,在储能、固态电池、生命工程产业等领域,布局一批拥有核心装备实力的创新企业。利用独特的资源条件、深厚的产业基础和强大的科研能力,精准定位并精心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创新人才培养引进管理
筑牢人才保障,引育创新创业团队。以满足“高精尖缺”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培育导向,科学合理地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专注于培育服务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精英人才;探索建立以应税、薪酬等市场因素为指引的本土化人才奖励与扶持机制,积极引进和培养一流创新领军人才;按照“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出成果”的要求,整合多渠道资源持续加强支持服务,以人才为核心、项目为载体,重点培育发展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四)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做优科技创新环境。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构建激发科技人员创造力的科研管理机制与模式,例如,推行创新攻关“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深化科技创新人才评价制度改革,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研究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湖南省高等院校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中心的作用,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开展专利导航,为技术创新、生产经营、人才管理等活动提供有力支撑。
做实金融导向支持。统筹园区、市属国有平台投资基金,探索成立政府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对新型研发机构、重大孵化器、种子期、初创型企业及成长性企业等进行股权投资;拓宽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市场化供给渠道,大力引进和培育省市引导性基金、天使投资基金和品牌创投等,支持初创期科技企业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作者系中共宁乡市委党校讲师)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