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赋能特色产业发展 打造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

相链区块链

黄超

2024年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提出,“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这为长沙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同时进一步坚定了长沙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的决心和信心。

进一步发挥好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作用,要牢牢牵住制度创新这个“牛鼻子”。

以制度创新扩大联动效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是国家第六批批准设立的自贸试验区,包含长沙片区等3个片区。自获批成立4年以来,长沙片区牢牢抓住制度创新这个核心,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制度创新并不是自贸区管委会一家单位的事情。自贸试验区要推动制度创新,既要想出接地气、有实效的“金点子”,还要学会“聚合力”。在找到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的“金点子”后,自贸干部还要说服相关省、市、区职能部门和企业家,一起谋创新,一起承担风险,合力打通改革新路子,为长沙发展增添新动能。破除部门壁垒、构建创新合力,需要与省、市、区业务部门一道,面对面解难题。要进一步完善容错、纠错制度,营造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共同创新的良好氛围。

以制度创新助力产业发展。制度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长沙片区当下大力推进工程机械再制造及维修出口、标准合作、新型易货贸易、外籍人才资源转化四大集成式创新都是因地制宜的创新,紧扣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发展定位,能够助力长沙特色产业发展。要建立促推产业创新的工作机制。要为四大创新分别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由骨干力量牵头推进,确保这些和特色产业密切相关的制度创新能够较快取得实效。长沙被称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聚集了三一重工、山河智能、铁建重工等“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要通过深化工程机械再制造及维修出口创新,帮助制造企业开拓“新蓝海”,推动长沙片区制造企业高水平“走出去”。要明确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的任务目标。2024年年初,国务院批复同意湖南省人民政府、商务部组织实施《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5月,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第一次会商会议在长沙召开,商务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签署了部省合作协议。要抢抓《方案》实施和部省合作协议签订的重大契机,结合中非经贸博览会长期落户长沙的政策优势,在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方面进一步把工作做实,尤其是要推动与中非合作相关的制度创新取得更大实效,全面实现对非贸易年均增长20%的目标。要打通堵点,建好中非标准合作创新中心、长沙国贸集团及国际青年创业港等重点平台,加紧推进标准合作、新型易货贸易、外籍人才资源转化等集成创新。

以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要继续推动金融开放创新。积极构建适应高水平开放的账户体系,持续扩大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和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业务试点。进一步拓展自贸区内市场主体跨境投融资渠道,支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跨境投资,进一步促进人民币跨境使用,支持外资企业在长沙的发展和拓展。要加速打造“近悦远来”的优质人才环境。实行更加开放便利的人才引进政策,建设好国际青年创业港、国际人才港等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推进形成全球化、高能级的创新创业生态圈。要重点耕种好高铁新城片区和湘琼先进制造业共建产业园这两块“试验田”。要深耕企业需求,为企业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实现“借港出海”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高铁新城片区方面,依托浏阳河智谷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素集聚,以推进外向型重大项目为示范引领,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外资研发中心等。湘琼先进制造业共建产业园方面,建好先进制造业融合区、非洲非资源性产品精深加工区、黄金珠宝玉石加工集聚区3个特色片区。湘琼先进制造业共建产业园作为工程机械再制造及维修出口创新内容,争取纳入国家出台的《关于支持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装备制造全产业链集成创新和开放发展若干措施》。打造全球无底价拍卖交易中心,将产业园打造成为湖南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作者系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管理委员会协调联络局干部)

【作者:黄超】 【编辑:付臣欢】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