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须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
邹青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个中心任务而服务的。我们必须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深化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增强改革的自觉性、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
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抓住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总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体现了我党强烈的使命担当和鲜明的目标导向。
我们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也决不能漫无目的、毫无头绪地改革。改革是为了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直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决定》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标注了2029年、2035年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总目标鲜明地提出要“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了以经济领域改革为牵引的改革思路。“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正与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党的中心任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衔接。可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前瞻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宏阔进程,紧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条主线提出来的。因而,改革的目标和重点、改革的价值取向、改革的目标与步骤、改革的方式方法,都是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所决定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抓住“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总纲。
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重大原则
中国式现代化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指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以下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这“六个坚持”是由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重大原则决定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重大原则在深化改革上的具体体现。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征与最大的优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彰显该特征,充分发挥其优势。整个改革事业必须在党的全面领导下稳步推进,所有参与者、实施者,都应该自觉地服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改革在正确的方向上推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要秉持“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的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理念,顺应民心、尊重民意、汲取民智、保障民生、满足民愿,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守正创新强调了改革与继承的辩证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既坚守原则又开辟新境界。什么能改、什么坚决不能改必须心如明镜、坚定不移。要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正,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之新;要守党的全面领导之正,创党的自我革命之新;要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正,创中国式现代化之新,让中国式现代化生机勃勃。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抓住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根本。要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持续推进制度创新、填补制度空白,让各方面体制、机制、制度更好地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现代社会治国理政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依靠法治凝聚改革共识、排除改革阻力、巩固改革成果、有序推进改革,依靠高水平的法治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坚持系统观念是新时代理论创新的根本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在总目标引领下统筹部署、分领域推进的。必须强化系统集成,加强整体谋划,使各方面改革相互配合、协同高效。要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
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作为检验标准
改革是动力,改革是良方。动力是否高效输出,良方是否药到病除,应该由实践来检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作为检验标准。
看是否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了社会活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高水平”意味着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在更高层面的统一,体现为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的充分迸发,各类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改革的实效性体现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对于长沙来说,首先要看17条产业链是否完整顺畅,人才新政是否产生明显的效果,全球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是否基础更牢、影响力更大。看长沙在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中是否实现了位次跃升、价值提升、实力攀升。
看是否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已成为衡量改革成效的新标尺。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不断创新举措,民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深化改革的空间仍然很大。作为省会长沙的各级干部,要克服优越感、增加紧迫感,消除自满情绪、厚植爱民情怀,集中力量办好群众可感可及的20件34项重点民生实事,让一项项民生新政落地见效,让一件件民生实事暖人暖心。
看是否为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检验改革开放的标准必须看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是否越走越宽广,使我们的朋友圈更大、软实力更强、民族自信心更足。要延续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既更好地发展自身又更多地造福世界。未来的长沙应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国际合作中,在中非、中外交融发展的新乐章中奏响长沙旋律。
长沙既是一个敢为人先的英雄城市,也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守正创新,立足长沙实际,彰显长沙特色。要用好“12345热线”这样的平台,拿出更多“领导接听日”这样的创新举措,汲取人民智慧,凝聚人民力量,获得人民支持,对标建设现代化新长沙,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向前进。
〔作者系长沙市开福区委党校(退休)教师〕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