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亿人的课,应该怎么讲? | 山水洲城记

相链区块链

1亿党员都在上的“必修课”怎么讲?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10027.1万名!当党课听众从几十人变成1亿人,“讲台”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现在,一场贯穿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学习热潮”正在进行:各级党组织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指引,打出“学查改”组合拳,领导干部纷纷走向基层讲台。但问题来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这堂课该怎么讲出新意?

为什么这堂党课非讲好不可?

一亿党员,就是一亿颗星。党课,就是让星光凝聚成银河的引力场。

从建党之初的58人,到如今亿万人同行,思想的罗盘必须校准如一。就像岳麓山的枫香树,根扎得深,枝叶才经得起风雨。

红色基因不是尘封的历史,而是要靠党课这团火,在每一代党员心中生生不息地传递。半条被子的温暖、韶山冲的曙光、爱晚亭里的青春激辩——这些故事不能只躺在纸页里,而要在课堂上“活”起来,让信仰可感可触。

今天的中国,车间里的机床在轰鸣,田间的稻穗在生长,社区的长椅在等待。党课不仅要回答“为什么出发”,更要指明“怎样奔跑”。

讲不好的党课是什么样的?

地气不足

在某些党课中,形式化的现象时有出现:讲稿多从网上选用,有时未能充分结合实际调整细节,连涉及的地名都没来得及针对性修改;还有些内容与听众的工作场景关联不够紧密,未能很好地贴合大家的实际需求。

温度不足

参观红色景区,拉横幅、摆姿势、拍照,一套流程走完,“课”就算上完了。这种把党性教育变成“景点打卡”的做法,让红色圣地沦为拍照背景板。

鲜味不足

起承转合都有模板,连案例都是十年前的老故事。这种“放之四海皆准”的套路,把党课变成了催眠曲。

麓山君发现,带着三种独特“火候”的党课很走心。

人间烟火——真理贴着民心走

“就是看中龙姨这股子劲!精神头足,性格直爽!能充分发挥‘五老’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湖南湘江新区荣华社区,一场别开生面的党课正在上演。社区关工委用“脱口秀+音乐会”的创新形式,把党课变成了邻里间的暖心聚会。“五老话初心”环节中,党总支书记带着4名党务工作者,用“长沙话+普通话”的混搭脱口秀,讲述身边老党员的故事。

荣华社区党务工作者以脱口秀形式分享身边老党员的初心故事。长沙晚报通讯员 王伊黎供图

这种将“文件话”转译成“家常话”的功夫,就像把“守正创新”译作“老坛子装新辣酱,味更鲜”,让现场党员直呼“既亲切又深刻”。

肝胆真火——知识长出实干的翅膀

长沙县博士服务团把微党课搬到了最需要的地方:工程建设现场、生产车间、楼宇商圈、田间地头。他们带来了实打实的解决方案——服务170余家企业,链接14个高校专家团队,节约建设资金4500余万元,助力招商引资近45亿元。

这样的党课就像一把“金刚钻”,专门用来啃发展中的“硬骨头”。当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党课就完成了从“云端”到“大地”的华丽转身。

长明星火——每个人都成为发光体

天心区文源街道党校的舞台上,情景式微党课《小区三长非等闲》正在生动演绎。这个取材于金汇社区的真实故事,展现了“三长”如何破解困扰小区十余年的屋顶种菜难题。台下观众直呼:“这就是我们自己的故事!”

这种“双向奔赴”的党课模式,让每个人都成为课堂的主角。当普通党员站上讲台,党课从“你说我听”变成了“我们共同创造”,信仰的星火自然越烧越旺。

当党课带着烟火气走进生活,带着真本事走进实践,带着感染力走进人心,新时代共产党员的精神底色就越鲜亮。毕竟,最好的党课永远在脚下,在手上,在千千万万党员躬身实践的故事里。

作者/刘丹 陈登辉

编辑/尹玮 校读/刘芳

初审/胡兆红 终审/李辞


【作者:刘丹 陈登辉】 【编辑:尹玮】
关键词:10027.1万名;党员;党课;七一建党节;思政课 10027.1万名;党员;党课;七一建党节;思政课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