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温暖不打烊 | 山水洲城记

相链区块链

“我的孩子不见了!求求你们一定要帮我找到她。”4月4日晚7时,清明节假期首日,五一广场地铁站内,一位母亲攥着女警常淼的手浑身发抖。常淼立即启动应急方案,调取监控追踪,并且展开站内搜索。“妈妈!我在国金街!”11岁女孩机灵地借手机报平安。常淼和辅警张星灿带着对地形不熟的母亲狂奔商场,最终成功找到了女孩。

未及喘息,4岁半女童又被热心市民送至警务室。常淼蹲身轻哄:“阿姨带你找妈妈。”经询问锁定区域,她抱孩子沿2号线3号口一路打听,十多分钟后与焦急寻女的父母相遇。母亲泪如雨下:“谢谢长沙!”

地铁站内,女警接连寻回走失儿童。长沙晚报通讯员 邵青 供图

这不过是温暖长沙的千面之一。

4月6日,清明假期收官。根据手机信令大数据、银联商务及携程数据综合建模分析,2025年清明假期3天长沙市共接待游客508.81万人次,同比增长23.38%;游客总花费31.18亿元,同比增长60.50%。人潮涌动的背后,是从“热力”中生长出的温情,始终熨帖着每一颗心。

温暖在这里从不稀缺,只因长沙早已将善意刻进基因。

3月21日,一条“轮椅小姐姐畅游橘子洲”的短视频刷屏网络:22岁的轮椅女孩盘可独自畅游橘子洲,从地铁安检到景区游览,全程被“绿色通道”和陌生人的善意包围。这条4分41秒的短视频,记录了“温暖不打烊”的长沙样貌。

今年22岁的永州姑娘盘可,已经在长沙生活了4年。2011年,她因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一度陷入自我封闭的状态,拒绝社交、拒绝外出。在长沙,她重新找回了乐观向上的心态:电影院工作人员的“公主抱”、超市员工的耐心服务、雨天里陌生人助推轮椅的手……这些片段拼凑出她走出家门的信心。

视频中,盘可的旅程始于高桥南地铁站。当天,未提前预约的她,从安检到换乘,全程由工作人员接力护送:站台铺设无障碍渡板、车控室联动站点接应、换乘站专人等候……“垂直电梯从地面直达站台,按键高度仅90厘米,带盲文和语音播报——对轮椅和视障者双重友好。”更让她感动的是工作人员的细腻:无需大声求助,一个眼神便能换来响应;连“轮椅固定时轮子要斜刹”这样的冷知识,工作人员也熟稔于心。正如盘可所言:“长沙地铁把无障碍从‘合规’做到了‘走心’。” 

“乘坐地铁出行以及其他公交出行我都会在手机上调整‘轮椅’模式,这样会极大提升个人的出行效率。”盘可对橘洲君回忆道,长沙地铁地面层的“无障碍直梯”标识是非常醒目的,并且安检过程也是很顺利的,其次在乘车过程中工作人员都会时刻关注乘客的行程安全,自己一个人乘车丝毫不会感觉害怕,换乘以及出站都会安排走绿色通道。

3站路程,15声“谢谢”,这场“无缝衔接”的背后,是长沙地铁多年深耕的无障碍服务体系。

自2021年推出“一对一”爱心预约服务,到2023年上线APP预约功能,长沙地铁用科技赋能温情,让特殊群体“一键预约、全程护航”。数据显示,2024年,长沙地铁“一对一”爱心预约与爱心接力服务接受长沙地铁APP预约317单、热线预约430单,车站累计爱心接力12625单,以暖心服务让搭乘地铁更有温度。

更值得称道的是硬件设施的“毛细血管式”覆盖:盲道贯通车站与市政道路、无障碍电梯配备呼叫铃、爱心渡板随时待命……这些细节看似微小,却让“畅通无阻”从口号变为现实。

“四年里,我从‘适应’到‘归属’,只因这座城市教会我:真正的无障碍,是人与人之间自然流动的暖意。而长沙,恰如那碗永远为你需求调制辣度的米粉——它记得你真正需要的味道。”盘可对橘洲君说。

在橘子洲景区,游客主动为盘可让行、帮忙拍照;火锅店里,店员冒雨护送她上车,甚至承诺“想吃火锅我们接你来”;超市中,服务员踮脚为她取货架商品……这些片段被记录在盘可的抖音号“可可好喝椰”中,没有剧本,却让无数网友泪目:“长沙的温暖,是刻在骨子里的习惯。”

而这种习惯,早已融入市井烟火。

2024年11月,博主“宝哥和他的导盲犬”来长沙游玩,历经17个站点、2次换乘,还有8次爱心接力以及若干次让座,“宝哥”赵秋宝和他的导盲犬阿尔法在长沙的旅程全程顺畅无阻;

2024年12月,乒超联赛在长沙举行,志愿者们购物时被商店老板“偷塞”饮料,连说“看你们太辛苦,这三瓶送你们喝的”;

2025年1月,一老人从恒达路口误入东二环,危急时刻,芙蓉交警带着老人离开险境,并把老人安全送回家中;

3月1日,在长沙西湖公园,一女子不慎落水,长沙特警刘辉和另一男子毫不犹豫跳入冰冷湖水中;同一天,在马栏山附近的浏阳河北岸绿道,一名中年男子右腿骨折血流如注,湖南省人民医院医生唐敏紧急救助。类似舍己为人、扶危济困的感人场景,在长沙还有很多……

“暖”,不仅是一种城市气质,更是一种深植于人心的行动力。长沙用无数个动人的暖心瞬间,让“暖城”二字有了最真实、最动人的诠释。

在长沙,温暖是一种无声的公约——它藏在面馆老板为老人留的一碗热汤里,嵌在警察湿透的制服与迷途老人的伞沿之间,更跃动于跨越国界的生命救援中。

——陌生人社会的“微光联盟”

2023年,永州青年何东在雨花区左家塘街道租下一套小区复式房,改造成拥有15张床位的青年旅社。两年来,这盏灯已经温暖了2000多个异乡人的夜晚。湛亦聪 摄

在雨花区雨花亭街道,“网红面馆”老板李红英多年来主动为6岁以下的儿童和80岁以上老人免费提供爱心粉面,还经常为环卫工人送上慰问物资;左家塘街道的24小时免费青年旅社,两年间为2000余名异乡人提供庇护;开福区秀峰街道秀峰山社区“520积分超市”,以“服务换积分,积分换需求”的形式,开一家邻里“解忧杂货店”;鼎顶湘滋味老板张尚友,连续13年为本地的环卫工人提供团圆饭、送过年礼包……这些看似零散的公益星火,在市井街巷间连接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传递着善意与温暖。这些细微处的善意如同毛细血管,将文明养分输送给城市的每个细胞。

——多维守护筑牢民生安全网

长沙警察连续救助迷路老人,春日街头传递温暖。受访者供图

3月8日,望城公安分局民警李镒吾和同事刘灿军帮助一位患有轻度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找到家属,成功将其送回家中。3月10日,芙蓉公安分局民警袁源和实习学警文晨竹在雨中搀扶一位迷路老人,为其撑伞挡雨,并耐心帮助她回忆住址,最终在小区保安协助下将老人安全送回家。两起事件展现了警察的耐心与细致,也提醒市民关注年迈老人的安全,建议为其制作紧急联系卡片,避免走失风险。

近日,长沙市生活无着人员救助管理站为期133天的“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收官。行动期间,共派出工作人员1064人次,上街巡查266次,救助233人次,发放棉被、棉衣、八宝粥等物资2.37万元。

——跨越山海的生命接力与善意回响

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引发国际关注。3月29日上午,岳麓蓝天救援队首批救援队员从长沙出发赶赴缅甸地震灾区,协助抗震救灾和伤员救治工作。当地时间4月2日上午10时,岳麓蓝天救援队根据指令深入曼德勒震中受灾最严重地区进行救援。“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决不放弃!”岳麓蓝天救援队队长谭章表示。

在缅甸抗震救灾的现场,来自长沙的女孩赵子霄以专业勇气、青春干练,成为救援队伍中一道亮眼的风景。00后的赵子霄在研究生毕业后,加入华诺星空国际业务部,同时成为公司华诺奇迹救援队的一员。当缅甸地震的消息传来,赵子霄毫不犹豫地第一时间报名。此次,她以湖南岳麓蓝天救援队(第三批)队员兼技术员的身份,奔赴受灾最为严重的曼德勒地区。

从湘江之畔到伊洛瓦底江边,长沙的温暖跨越山海,在危难中点亮希望。

当盘可在橘子洲的镜头前笑靥如花,当缅甸灾民接过长沙救援队的物资,我们终于懂得:长沙的暖,不仅是某个瞬间的感动,更是一座城市对“人”的极致尊重与守护。这,或许就是山水洲城最动人的答案——温暖不打烊,善意永流传。

记者/彭培成 刘丹

编辑/尹玮 校读/李乐

初审/彭培成 终审/沐刃


【作者:彭培成 刘丹】 【编辑:彭培成】
关键词:清明假期;温暖长沙;长沙地铁;轮椅小姐姐游橘子洲;缅甸地震 清明假期;温暖长沙;长沙地铁;轮椅小姐姐游橘子洲;缅甸地震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