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伟大变革的思想导航与行动纲领——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
金庭碧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以下简称“第五卷”)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全书共18个专题,既是闪耀真理光芒的理论巨著,更是新时代团结奋斗的思想罗盘和实践指南。
一、理论根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
“两个结合” 的原创性贡献。第五卷深刻阐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的重大命题。这一论断赋予党的创新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使其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沃土,焕发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要求党在制定政策、推进工作时,精准把握中国不同发展阶段的国情特征。从脱贫攻坚立足贫困地区实际,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到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各地乡村资源禀赋,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都是这一结合的生动实践。而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则让马克思主义在语言表达、价值理念等层面实现本土化转化。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传统文化中“民为邦本”思想相呼应,为党的执政理念注入深厚文化底蕴,使马克思主义更易为广大群众所理解和接受。
核心要义的系统深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总结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第五卷同时集中呈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共同富裕、统筹发展和安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原创性理念,形成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理论体系。“十个明确” 清晰界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领域的核心定位与发展方向,像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根本遵循。“十四个坚持” 基本方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拓展,比如在经济领域,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增长,占GDP比重逐年提升。“十三个方面成就”全方位展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如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天问一号”开启火星探测之旅、“奋斗者”号深潜万米海底,彰显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坚实步伐。
方法论与学科创新。在方法论层面,“六个必须坚持”贯穿全书,以系统观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问题导向破解“卡脖子”难题,以胸怀天下推动国际合作等。在学科领域,创新矛盾分析方法、风险防范理论、实践认识论,完善“双循环”、数字经济等政治经济学理论,为应对复杂挑战提供了科学工具。
二、实践纲领: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擘画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部署。第五卷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战略安排,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明确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科教兴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文化自信等作出全面部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行动指南。在实践部署上,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高校“双一流”建设成效显著,为科技创新培育人才;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从基层民主选举到国家重大决策征求民意,人民广泛参与政治生活;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故宫文创产品火爆市场、国潮文化兴起。
“三新一高”与自我革命的辩证统一。全书贯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同时深刻指出,“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必须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立足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比重持续上升。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激发新动能,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城乡均衡,绿色发展守护绿水青山,开放发展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共享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在发展好内循环的同时主动引领、积极参与更高层次和水平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推进这些实践的同时,坚持自我革命,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厉打击腐败行为,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以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引领社会革命,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力量。
三、世界意义:人类进步与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深化。第五卷科学回答了构建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怎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完善全球治理推动可持续发展注入中国力量。倡导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奠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全球发展倡议以及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和发展,完全符合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期待,赢得了国际社会积极响应。
负责任大国的使命担当。第五卷展现了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致力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彰显国际担当。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秉持客观公正立场,不干涉他国内政。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吸引全球优质商品和服务汇聚中国,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以实际行动诠释负责任大国担当。
四、价值凝聚: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与实践要求
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第五卷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执政观,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鲜明的人民性底色。在文化建设方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丰富文化产品供给。在社会建设方面,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就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斗争精神与团结奋斗的实践导向。第五卷深刻阐述了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必要性,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提高斗争本领,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学深悟透的关键在于知行合一,要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的自觉,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践,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斗争精神不可或缺。在科技领域,面对外部技术封锁,科研人员发扬斗争精神,勇攀科技高峰,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在经济领域,应对贸易摩擦、金融风险等挑战,政府精准施策,稳定经济大盘。广大党员干部更要将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长沙市委党校)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