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组织地形塑实践育人联合体

相链区块链

  李刚

  重视实践学习,是育人的基本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实践育人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实践育人为何、是何、如何的重大问题,为高校深化新时代实践育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笔者以为,将实践育人理念和联合体理念有机结合形塑实践育人联合体,有组织地创建实践平台、构建保障机制和组建事业联合体,不断提升育人成效,为高校突破实践育人“最后一公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新模式、新路径。

  以有组织的实践平台创建为切入点,夯实实践育人联合体“基本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充分发挥政府、高校等的育人优势,挖掘并汇聚成“资源图谱”,共建校地、校企、校社和网络“四大实践平台”,持续夯实实践育人联合体“基本盘”。

  一是创建校地实践平台。利用地方政府制度、经费等优势,通过志愿服务、技能训练、科普推广、就业创业、文化建设等形式,建立定点化、常态化、融入化的校地实践平台。

  二是创建校企实践平台。根据企业提供实践岗位、实习场所等优势,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开展校企合作,在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构建专业实习实践平台、开展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持续发力,把优秀企业文化浸润同思政教育实践相结合。

  三是创建校社实践平台。运用烈士纪念馆、博物馆等场馆育人,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聘请校外专家、技术能手担任实践指导教师,有序开展实践育人活动。

  四是创建虚拟实践平台。发挥互联网延伸实践育人时空优势,构建“云课堂”“云宣讲”等虚拟实践平台,整合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将虚拟仿真技术与思政教育资源相融合,运用AR、VR等虚拟技术开展线上实践。

  以有组织的保障机制构建为着力点,筑牢实践育人联合体“硬支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以制度建设为基,有组织地构建实践育人运行、资源、考评和质量“四大保障机制”,稳固筑起实践育人联合体“硬支撑”。

  一是构建运行保障机制。完善实践育人制度,做好宏观规划和实施细则;建立校内运行机制,将协同实践育人理念融入其中,加强主体间协同联动;健全校外联动机制,建立实践育人中心,有机结合党团共建、创新创业活动。

  二是构建资源保障机制。争取政府政策、资金、设备投入,将实践育人联合体建设纳入财政专项计划;高校设立实践育人阅览室、项目指导室,争取合作企业、校友会等提供支持;企业增设实习岗位并配齐指导教师,各实践基地开设“绿色通道”。

  三是构建考评保障机制。落实全过程考评理念,制定实践育人考评办法,形成“评价—反馈—优化—再评价”链条;健全激励机制,将教师指导情况及标志性成果纳入绩效考核中,加大其在大学生综合成绩评定、“第二课堂”评分中的比重,选树先进典型。

  四是构建质量保障机制。建立顺畅的评价反馈机制,就服务对象满意度等即时调研,优化实践育人质量保障方案,开展技能培训以加强实践专业性;建立全程指导分享机制,实践团队均有指导教师指导,开展实践育人理论研讨、成果分享。

  以有组织的事业联合体组建为关键点,打造实践育人联合体“强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实践育人联合体以育人为根本,由政府、高校等联结形成“事业联合体”。通过有组织地树牢“联合体意识”、增强育人能力和打造育人品牌“三大驱动策略”,打造实践育人联合体“强引擎”。

  一是树牢“联合体意识”。破除意识淡薄、力量散化等问题,增强权责意识、担当意识等;强化身份认同,提高对联合体的认可度、认同感,使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积极提供支持,大学生自觉投身社会实践。

  二是增强联合体育人能力。加强主体协作,提高联合体统筹协调、运行保障等能力,形成“共轭效应”。高校推动育人方式改革,开展实践育人示范课建设;调动企社育人积极性,建立就业创业实践基地,开展创业讲座、培训和实践指导;推进家校共育,培育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

  三是打造“实践+”育人品牌。在线上线下设置创业孵化、军事训练等特色项目,挖掘区域、行业特色场馆打造教育实践基地,并与课程育人、文化育人等相融合;引导大学生进行科技攻关,结合基层实际建设“沉浸式课堂”,传承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等湘湖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实践+主题”“实践+党建”等育人品牌。

  〔作者系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本文系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以‘三大’实践工程为引擎,培育新时代青年卓越匠才”(项目编号:23JP041)阶段性成果〕

【作者:付臣欢】 【编辑:陈登辉】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