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该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相链区块链

  铸牢对党忠诚 厚植为民情怀

  今天,我们该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编者按

  今天,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104岁华诞。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从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到拥有1亿多名党员的世界最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从嘉兴南湖的一叶扁舟,到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辉煌成就,书写了气壮山河的恢宏史诗。

  身处“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我们肩负着前所未有的使命与重任,如何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走好群众路线、保持优良作风?本期推出“今天,我们该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主题大家谈,与读者一同深入探讨、共勉前行。

  锤炼过硬本领

  张雪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共产党人必须以“本领恐慌”的紧迫感、“赶考永无止境”的清醒度,在思想淬炼、专业训练、实践锻炼中锤炼政治品格、提升能力素质、践行使命担当,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先锋。

  在思想淬炼中锤炼政治品格。新时代共产党人锤炼本领,首要在于铸牢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在深学细悟中校准精神坐标,在知行合一中把稳思想之舵。要以理论清醒铸就政治定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党员干部要坚持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带着问题学,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只有不断增强理论自觉、坚定理论立场,才能在思想深处筑牢党性之基,在实践中不断发挥党性的实践作用。要以红色基因涵养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以生命熔铸信仰写就的不朽史诗。从焦裕禄“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为民情怀,到黄文秀“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的青春选择,共产党人始终用行动诠释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奋进新征程,我们需要从红色基因中汲取精神滋养与前进力量,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在基层一线、改革前沿中砥砺初心,让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在专业训练中提升能力素质。新时代的考卷铺展着“发展命题”与“改革课题”,唯有练就“几把刷子”,方能答好时代之问。共产党人应以“本领恐慌”的自觉,在学中干、干中学,锻造复合型能力,争当行家里手。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化能力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干部需要增强“八项本领”,涵盖政治领导、改革创新、群众工作等关键领域。党员干部需对照“木桶效应”,聚焦短板弱项:在数字经济时代补齐科技素养,在乡村振兴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在风险防控中强化底线思维。重实践求创新,激活发展新动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从“嫦娥探月”到“蛟龙深潜”,“中国奇迹”的背后是共产党人敢为人先、善作善成的担当。党员干部要做新时代的“实干家”“行动派”:在基层治理中探索“数字化+网格化”新模式,在产业发展中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以“破壁思维”打破路径依赖,以“工匠精神”雕琢发展品质。

  在实践锻炼中践行使命担当。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要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上。唯有将“人民至上”镌刻于心,方能锤炼出“我将无我”的境界与“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从“枫桥经验”到“接诉即办”,从“最多跑一次”到“民呼我为”,面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共产党人要在主动解忧、贴心服务中涵养为民情怀、磨炼斗争本领,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既学“方言土话”解民忧,又用“数字工具”提效能,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共产党人始终以“本领迭代”回应时代之问。新征程上,我们要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求知若渴、“越是艰难越担当”的勇毅笃行、“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赤子之心,成为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新时代共产党人,书写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异答卷!

  (作者系中共长沙市委党校副教授、“长沙社科智库”专家)

  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

  彭秋归

  “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党必须解决的独有难题之一。提出这一难题的逻辑前提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并且能够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但是在现实中又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角度来看,精神状态本质上是指人在实践活动中的主观意识状态及其外在表征,它能够对主体实践活动产生能动性作用。人的精神状态具有可变性、多样态等特征,对外界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别。具体到“干事创业精神状态”这一概念,则主要指向主体在推动事业发展过程中所展现的积极能动性。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就是要求全体党员做到不畏艰难险阻,不惧风险挑战,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奋发有为的精气神,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强烈的主动精神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精神动能。那么,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使命任务出发,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应该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呢?

  首先,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要求。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这一目标不是抽象的概念,不是虚幻的想象,而是在现实的历史运动中由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之不懈奋斗的实践活动。这一伟大事业包括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阶段性任务,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改革开放时期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建党一百年时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为了推进、完成这一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伟大事业,就必须充分激发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必须始终保持全党砥砺奋进、昂扬向上的精气神。

  其次,是总结党长期奋斗经验的结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之所以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始终保持全党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基于这种经验认识,毛泽东同志提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著名论断,要求共产党人做到“两个务必”;邓小平同志强调全党必须保持“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江泽民同志对党员“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大力弘扬不懈奋斗的精神”等作出系统的专题论述;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党面临“精神懈怠的危险”,将之作为“四大危险”之首,要求全党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这些重要论述是对党员精神状态问题的深刻洞察和有力指导,贯彻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过程,使全党精神活力得到不断提振和有效保持。

  再次,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继承和发扬党重视精神状态的优良传统,要求全党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精神,始终保持“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在新时代实践中,党中央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等文件,对党员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精神和作风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专门部署,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能量。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面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面对前进道路上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挑战,有的党员容易出现松劲歇脚、疲劳厌战、意志消沉、不思进取等问题。如果解决不及时、不到位,一旦形成“破窗效应”,就会对干事创业精神状态造成严重冲击。为此,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从筑牢理想信念、推进自我革命、培养人才队伍、完善外部条件、坚持系统观念等方面着手,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解决路径,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推动党和国家伟大事业走向新的辉煌。(作者系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分中心特约研究员)

  以湖湘文化涵养优良作风

  石云权

  湖湘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和道德规范,凝练出了“心忧天下”的精神高度、“实事求是”的践行气度、“廉洁清正”的节操风度。挖掘、传承和发展湖湘文化中的廉洁基因、家国情怀等,对涵养新时代党的优良作风,坚定远大理想信念具有积极意义。

  深植“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筑牢作风建设的价值根基。“心忧天下”作为湖湘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涵,其本质在于构建超越个体利己局限,追求修齐治平境界的精神坐标。从屈原“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悯情怀,到王夫之“必循天下之公”的道义追求,再到毛泽东“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气魄,湖湘历史文脉的波澜流淌激荡出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光辉。这种精神特质蕴藉了心怀“国之大者”的崇高价值,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融会贯通,让“心忧天下”的思想精髓转化为推动作风建设的内驱动能,为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奠定坚实价值基础。比如通过组织“湖湘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主题研讨与实践锻炼,切实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聚焦国家重点战略和民生关切,在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科技创新“卡脖子”等方面主动破题攻坚。

  弘扬“实事求是”的务实品格,破除作风建设的积弊顽疾。“实事求是”彰显了湖湘文化的哲学精髓,其发展轨迹体现了实践理性的深刻内涵。从王夫之“即事以穷理”的朴素唯物论,到魏源“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的经世致用论,再到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探索,这条思想脉络始终指向真理与实践的辩证统一。深化推进作风建设走深走实要充分汲取湖湘文化“实事求是”的务实品格,使之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激发担当作为活力,提振干事创业风貌,摒弃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坚持把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秉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唯物主义根本立场,以“问题导向”指引“调查方向”,破除积弊顽疾,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党的作风建设。

  赓续“廉洁清正”的文化基因,夯实作风建设的纪律防线。湖湘廉洁文化历久弥新,其“德法共治”的特质精准诠释了道德自律与制度约束的辩证关系。从屈原“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的高洁风骨,到王夫之“廉以洁己,慈以爱民”的政德要义,再到陶澍“莫重于廉,廉则一介无私”的躬行实践,湖湘廉洁文化基因薪火相传,为新时代作风建设积淀了丰厚的思想底蕴与精神养分。应引入数智化学习教育新模式,激活湖湘政风官德、箴言家训等廉洁资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锤炼品德修为,让廉洁清正从表象认知升华为坚定信念,并转化成身体力行。同时,注重推动湖湘廉洁智慧与现代刚性法纪的深度融合,将廉政考评与纪律监督嵌入权力运行全链条,通过涵养廉洁基因以实现成风化俗,完善建章立制以规范激励惩戒,以廉洁文化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作者系中共长沙市委党校马列主义理论教研部讲师)

  做扎根群众的共产党员

  周祎梦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七一”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思考“今天,我们该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答案必然离不开践行群众路线。这要求我们以赤子之心践行宗旨,将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转化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长沙新实践的不竭动力。

  群众路线从来不是抽象教条,它自诞生起就蕴含着“为民服务”这一核心要义。回望历史长河,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的经典论断,深深烙印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灵魂深处;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与担当,既是对百年初心的赓续传承,更是为新时代共产党人立起了精神丰碑。从风雨如磐的革命岁月里,共产党人与群众并肩作战、共克时艰,到百废待兴的建设时期,干部们扎根基层、挥洒汗水,再到波澜壮阔的改革年代,无数党员冲锋在前、攻坚克难,“为人民服务”始终是共产党人最滚烫的初心。

  践行群众路线,首要在于“身入心至”,纾解民生最痛点。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从老旧小区改造时居民对加装电梯的期盼,到乡村振兴中农民对拓宽产业路的渴望;从社区里独居老人对便捷医疗服务的需求,到城市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难题,每一件看似琐碎的“小事”,都是群众生活中的“大事”。坐在办公室里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党员干部只有真正放下架子、沉下身子,主动走进泥泞的田间地头,踏入狭窄的背街小巷,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用真心倾听民意,才能准确把握群众的急难愁盼。唯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为解决问题的“履职清单”,才能让群众路线真正走深走实,让民生痛点变成幸福支点。

  践行群众路线,贵在“与时俱进”,创新方法和路径。时代车轮滚滚向前,联系服务群众的方式也需因势而新。当数字化浪潮席卷社会,新时代共产党人更要善用信息技术架起“云上连心桥”。例如,浙江“枫桥经验”结合数字化转型,推出“智慧治理平台”,群众通过手机APP就能一键上报矛盾纠纷,系统自动派单至责任部门,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浏阳市大围山镇党员干部推动“摇蜜体验+蜂蜜认养+电商直播”立体营销模式,使全村蜂蜜产业年产值达1.5亿元;雨花区黎托街道创新“红色议事厅”线上平台,让群众足不出户也能参与社区决策。这些创新探索,既是对“到群众中去”的时代创新,也让党和群众的联系有了更鲜活、更紧密的模样。

  践行群众路线,根本在于“永葆初心”,坚守为民赤子情。群众路线的生命力,源于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清醒认知。时代不断变迁,党员干部手中的工作内容或许会更新,但为民服务的初心永远不能褪色。无论是面对利益诱惑,还是遭遇误解委屈,都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不被私心杂念动摇,不被困难挫折击退。把群众的笑脸当作最高荣誉,把群众的认可当作最大政绩,才能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倾听群众呼声、自觉维护群众权益,才能让群众路线成为永不偏离的行动指南,让共产党人的为民本色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历久弥新。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今天,我们要做的共产党人,是心中装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共产党人;是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共产党人;是能够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共产党人。新征程上,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自觉将群众路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实际行动回答“今天,我们该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这一时代之问,凝聚起奋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现代化新长沙的磅礴伟力,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作者单位:中共长沙市委党校)

【作者:】 【编辑:刘可馨】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