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元化平台经济生态
张雪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促进平台经济创新发展,健全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制度”。贯彻落实相关精神,长沙全力推进提振消费十大专项行动,其中之一就有“平台经济赋能提效行动”。
平台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牵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平台经济的理论内涵以数字技术为核心,依托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等),构建以数据驱动、网络协同为基础的经济系统。其本质是通过虚拟或实体平台连接多方市场主体(如消费者、商家、服务提供者),促进供需匹配与资源高效配置。对此,笔者认为,应构建多元化平台经济生态,以“平台经济+”赋能长沙高质量发展。
一、平台经济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四重维度
长沙发展平台经济,应兼顾普遍性和地域性,一方面,遵循“数据驱动、网络协同、多边整合”的通用逻辑;另一方面,则应深入融合智能制造、移动互联网等本土特色、优势,通过技术、机制、政策三重创新,优化区域经济生态。
具体而言,一是数字技术驱动的经济形态重构。平台经济以数字技术为核心支撑,依托大数据、云计算、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数据要素驱动的经济系统。其本质是通过互联网平台打破时空限制,将传统中介功能数字化,形成“去人格化”的市场撮合机制。
二是多边市场机制的资源整合范式。平台经济突出表现为多边市场的系统性整合。连接供给端(如制造企业、服务商)与需求端(消费者、企业客户),同时吸引第三方服务商(如物流、金融)参与生态共建。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线性产业链模式,形成“平台+生态”的网状结构。
三是网络效应与协同创新的价值倍增。充分发挥平台经济“网络效应”特征,用户规模扩大带来交互频次提升,进而增强平台吸引力与价值创造能力。这一过程中,平台既是创新载体,也是价值倍增器。
四是政策导向下的制度性创新。平台经济理论内涵还包含制度创新要素,通过改革试点优化监管框架。同时,依托国家级战略(如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推动平台经济与区域协同深度融合,形成“制度创新技术赋能—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二、长沙发展平台经济的六种类型
经过多年发展,长沙在平台经济领域形成了多元化的实践案例。今年推进平台经济赋能提效行动,也围绕“电子商务、生产生活服务、制造业企业开展B2C(企业对消费者)业务”等做了相应工作安排。结合笔者观察,当前长沙平台经济发展,在以下领域成效明显。
一是工业互联网平台。比如,三一重工“树根互联”,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实现制造业全链条的智能协同,体现了数据驱动资源配置的理论内核。同时,在工程机械和建筑工程产业,还出现了“众能联合”“机械之家”“中湘智建”等全国性平台,都有效支撑了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二是数字文创平台。比如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通过集聚内容生产者、技术供应商和用户,形成“创作—传播—消费”闭环,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加速技术成果转化,成为全国视频文创产业核心引擎。
三是跨境电商平台。以中非经贸博览会为例,该平台不仅促进商品交易,还整合跨境支付、供应链服务等多元主体,实现“一次撮合、多边受益”的协同效应。
四是数据基础设施平台。比如在天心经开区“天心数谷”,建设湖南大数据交易所、中国电信天翼云中南数字产业园等核心项目,形成“数据存储—交易—应用”生态。湖南大数据交易所上线数据产品超5400多个,涵盖金融、医疗等领域。园区吸引微算互联、绿盟科技、数据宝、华控清交等6000余家与数字产业相关的企业入驻,形成了数字经济全链条产业生态体系。
五是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以兴盛优选为例,该平台以“预售+自提”模式,整合社区小店与供应链资源,覆盖生鲜、日用品等品类。平台通过算法优化配送路径,实现“今日下单、次日达”。作为2024年长沙市8家独角兽企业之一和社区团购行业头部企业,其发展将会带动长沙本地物流、仓储产业升级。
六是产融平台。以湘江基金小镇为例,其构建“基金+产业”生态,吸引IDG资本、红杉中国等800余家投资机构入驻,管理基金规模超4300亿元,为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并购支持。尤其在科产融合方面,日前全国首只专业面向大学生创业投资的基金——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落户湘江基金小镇,这必将为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提供强劲动能。
综上,笔者认为,长沙平台经济案例兼具技术赋能、产业融合、开放合作、民生服务等特征,形成了“智能制造引领、数字文创突破、跨境贸易拓圈、科产融合”的立体化发展格局。这些案例不仅推动了本地产业升级,还通过开放平台融入全球市场,为全国平台经济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三、“长沙+平台经济”的建议
笔者建议,长沙发展平台经济的着力点,需结合国家战略导向与本地产业特色,重点围绕技术赋能、开放合作、生态培育、安全治理等维度展开,具体可从以下五方面推进:
一是强化数字技术底座,推动全链条协同创新。以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提升数据要素流通效率,构建智能化平台支撑体系。同时,加快数据交易中心建设,探索数据确权与定价机制,激活数据资产价值。
二是深化开放合作,融入新发展格局。依托跨境电商、中非经贸合作等开放型平台,拓展国际资源链接能力。整合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等资源,推动工程机械、农业产品等优势产业“走出去”,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此外,通过发展平台经济,促进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形成区域联动效应。
三是培育特色产业生态,打造差异化竞争力。聚焦智能制造、数字文创、现代农业等本地优势领域,构建垂直化产业平台。智能制造平台方面,整合工程机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推动研发协同与产能共享;数字文创平台方面,以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为核心,集聚内容创作、版权交易、技术研发主体,形成“IP孵化—制作—传播”全生态链;农业数字化平台方面,建设智慧农业服务平台,贯通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环节,助力乡村振兴。
四是构建包容审慎的监管体系,平衡创新与规范。落实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制度,建立分类分级监管机制。针对工业互联网平台强化生产数据安全防护,针对生活服务平台(如医疗健康、社区服务)完善个人信息脱敏规则。同时,探索“沙盒监管”模式,在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试点跨境数据流动、数字贸易等创新业务,为平台经济提供容错空间。
五是优化政策与人才供给,夯实发展根基。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对平台企业研发投入、数据资产入表等给予税收优惠,设立平台经济创新发展基金。人才引育方面,联合高校开设数字经济相关学科,培养复合型技术与管理人才;引进全球高端人才,建设平台经济研究院等产学研合作载体。
总之,长沙需以技术驱动、开放引领、生态聚合、安全可控为发展主线,通过“硬技术+软环境”双向发力,构建多元化平台经济生态,将平台经济打造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作者单位:中共长沙市委党校;本文系长沙市社科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推动长株潭都市圈打造全国制造业重要增长极研究》(课题编号:2024CSSKKT50)研究成果]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