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平安 榜样力量 | 李庚跃:为民守正义 履职护公平

相链区块链

  人物简介

  李庚跃,男,46岁,中共党员,现任长沙市司法局政府合同管理处处长。曾担任法官,从事政府法制工作,深耕法治一线多年,先后三次记个人“三等功”,荣获“全国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先进个人”“湖南省法院办案标兵”“长沙市五一劳动奖章”“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坚持以专业和担当诠释政法干部的初心与信仰。

李庚跃。受访者 供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祝林灿

一方案卷,一片真心;一纸合同,千钧责任。

从守护公平正义的行政法官,到助力依法行政的政府法制工作者,再到深耕司法行政领域的业务骨干,李庚跃的岗位角色几经转变,但那份扎根心底的法治信仰、心系群众的深厚情怀、履职尽责的担当精神,始终是他不变的底色。

岗位转变,为民情怀不变

谈及多次岗位的转换,李庚跃有着清晰的认知:“无论岗位怎么变,核心都是‘法治’二字,都是以法律为标尺守护公平正义,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勤勉敬业”是他的座右铭。在李庚跃看来,不管是司法审判还是行政复议,既是法律救济程序,更是群众信任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行政复议工作中,为了让群众的诉求得到及时回应,李庚跃带领团队率先确立了“来电必接、来访必理、有问必答、有件必收”的“四必”标准。

“很多普通群众不懂法律程序,复议申请材料常常不完整、不规范,但只要属于复议受案范围,就必须先接收。”李庚跃说,“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立法初衷,也是我们多年来推行的工作准则。”

他讲述了一个令他印象深刻的案例:外来务工人员老陈在工地摔伤后申请工伤认定被驳回。来申请复议时,老陈只带了一张医院诊断证明。“为了让群众少跑路,我们先为他办理案件登记,并详细告知了需要提交哪些证据。”案件受理后,审查认定老陈的工资表、工友证言已能构成劳动关系的证据链,经主动协调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让老陈拿到了应有的工伤保障,实现案结事了。

回忆起这个故事,李庚跃的语气里满是温暖,“‘有件必收’的核心,其实是把复议的‘门槛’降到群众能迈进来的高度。让群众少跑一趟路、少添一分愁,这就是我们工作的价值所在。”

敢说“不”善说“行”,履职担当不变

“处理一件案件,不是简单下决定,而是要找到利益平衡点,力求实质性化解矛盾,让群众满意,让项目推进”。这是他在组织办理上千件案件过程中,始终秉承的工作理念。

在一起群体性土地补偿纠纷的案件中,村民因土地补偿标准问题与征收部门僵持不下,矛盾十分尖锐。为了妥善处置,他带领团队多次前往现场走访,倾听村民诉求;同时查阅档案资料,梳理补偿标准的法律依据和政策沿革。最终明确以“尊重历史、合理补偿”方式推动纠纷化解,为重大项目推动奠定了基础。

多年来,长沙多个重大项目的推进过程中,都有李庚跃忙碌的身影。从开福区黄兴北路棚户区改造现场勘查,到天心区西文庙坪有机棚改论证,再到长沙县松雅湖项目遗留问题协调等,每一个重大项目推进的关键节点,他都以专业务实的精神,为项目推进提供法治保障。

“既要有能力说‘不’,更要有智慧说‘行’”——李庚跃说这是一位政府法制老领导的嘱托,也是他一直践行的工作指引。

两年多来,他带领同事高效办理了400余件重大法律事务。长沙新能源创新研究院组建、地铁6号线运营监管、长吉高速公路项目……一份份合同背后,都是城市发展脉络的铺设。

“法治不是坐而论道的空谈,而是要在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中,一次次摸索、一步步落地,让法律真正成为守护群众权益、推动城市发展的有力武器。”李庚跃说。

脚踏实地干,法治初心不变

“唯奉法者强,唯明法者进。”李庚跃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在他看来,法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每一位法治工作者脚踏实地、久久为功。

谈及自己取得的成绩,李庚跃总是把功劳归于团队。他坦言,“我只是团队里的普通一员。真正值得肯定的,是我们团队所有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凝聚力,是大家一起为了法治事业拼搏的劲头。”

在众多荣誉中,“全国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先进个人”这一称号,对他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份荣誉不属于个人,它是对长沙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们整个队伍心血付出的认可。”李庚跃说,“这份荣誉属于为法治长沙努力的每一个人。”

“同时,这份荣誉对我而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李庚跃表示,“它时刻提醒我:不能停下脚步,要继续以实干践行初心,为推进法治长沙建设、护航城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作者:祝林灿】 【编辑:杨倩杰】
关键词:法治人物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