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矛盾重重”到“和乐融融”,雨花区这个小区有个“红色业委会” | 社区故事会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21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游)“真没想到,我们小区也能发红包!”8月20日,在雨花区朗峰苑小区,业主刘女士拿着刚领到的280元公共收益分红,笑得合不拢嘴。今年8月,该小区2286户业主首次享受到了公共收益分红,总额38万余元,最多的一户领到了280元。这份喜悦,源于小区“红色业委会”历时两年通过法律诉讼追回的43万元被侵占公共收益。
这份来之不易的喜悦,背后是一个商住小区从“矛盾重重”到“和乐融融”的治理蝶变。这场蝶变的背后,是一个以党员为核心的“红色业委会”,他们用近三年时间,为小区奏响了“治理三重奏”。
临危受命:党员先锋拧成“一股绳”
8月20日上午,记者走进朗峰苑小区时,道路平整、绿树掩映,新建的羽毛球场上居民正挥汗如雨,小区游乐场内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然而就在几年前,朗峰苑还是另一番景象。
朗峰苑小区建于2014年,地处繁华地段,但至2022年,昔日“新小区”已陷入典型的管理困境:垃圾堆积如山、绿化大面积枯死、监控系统瘫痪率达80%以上、单元门被“牛皮癣”广告贴得面目全非、路面坑洼积水严重。物业服务缺位,居民投诉居高不下。
转机发生在2022年11月。在雨花亭街道和社区的指导下,小区选举产生了首届业主委员会。5名委员中,有3名是党员,主任李英才更是一位挺身而出的退伍军人:“我是党员,也是退伍军人,关键时刻就得为群众做点实事。”这支平均年龄44.6岁的队伍立下军令状,一上任就广泛收集居民诉求,梳理出99个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从路面积水到墙面脱落,从电梯安全到停车整治,整理出一份厚厚的清单。
由于五位业委会成员中只有一位是退休同志,其他成员只能利用下班后的业余时间,碰头会常常开到深夜,大家用“铁脚板”走遍小区的每个角落,扛起业主的殷切期望。
攻坚克难:多方联动下活“一盘棋”
业委会牵头建立“社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多方联动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党员带头认领任务,推动问题解决。
数据是枯燥的,但最有说服力。在业委会的协调下,新物业公司入驻后,还投入80多万元对小区硬件进行提质,其中30余万元对安防系统进行彻底重建,新增300多个高清摄像头,实现公共区域监控无死角。针对老人和儿童的安全隐患,为全部8栋楼34台电梯加装了安全光幕,彻底解决了电梯门快速关合夹手的困扰。
“以前因为停车混乱、车位紧张,商铺都租不出去,现在基本上都满租了。”业委会副主任王斌领着记者来到小区临街商铺外,经过改造,如今商铺外停车秩序井然。然而最初,业委会提出改造方案时,曾遭遇商铺业主的反对。原来在改造前,部分停车位是免费开放,这也导致停车混乱无人管理,甚至有很多僵尸车占位,商铺业主认为,一旦启动停车收费,会影响生意,于是提出反对。
在社区的牵头下,业委会、物业公司、商户代表、居民代表多次召开会议。“业委会承诺收费后会保障停车秩序和环境卫生,提质后会让顾客体验更佳,争取了商铺业主代表的同意。”王斌告诉记者,通过更换智能道闸系统、增加出入口、修补坑洼路面2000余平方米、画线安装定位桩,打通小区微循环,如今商铺前坪停车秩序井然,小区70多个临街商铺的出租率从过去的低迷状态一举达到100%满租,有几家餐厅还成了“网红”。
此外,业委会还利用公共收益,将一片50多平方米的建筑垃圾堆放地,改造为羽毛球场,成为居民们健身的好去处;恢复了瘫痪多年的小区中心喷泉水系,让小区环境更舒心;安装了智能自动灌溉系统提升绿化养护效率;甚至在细致入微处,组织清理了楼栋单元入户门上的“牛皮癣”小广告,让楼道面貌焕然一新。点滴变化,让业主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共建共享:成果惠民凝聚“一条心”
经过近三年的努力,业委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物业费收缴率从原来的60% 提升至90%;各类投诉率下降了90%;在近年度的业主满意度测评中,小区获得了90分的高分。物业经理刘宗平感慨道:“业委会是桥梁更是监督员,他们既代表业主,又了解物业工作的难处,让沟通更顺畅。”
如何让居民们更有获得感,业委会通过多番讨论,决定将诉讼追回的43.3万元公共收益按照每平方米发放2元的标准给全体业主分红,业委会还订制了专用“红包”,给业主们满满的仪式感。
除了追回公共收益进行分红外,所有收入都用于小区再建设。近三年来,小区公共收益年均增加20余万元,全部用于绿化补种、设施更新、外墙空鼓排危、排污管道塌陷修复等民生实事。业委会还协调物业开展了元宵送汤圆、端午包粽子、免费放电影、免费磨刀、免费理发等数十场社区文化活动,极大地增强了邻里的情感认同和社区凝聚力。
“通过搭建党建引领多方联动机制,激活了小区治理新活力。”新星社区党委副书记陈青认为,朗峰苑的成功得益于党建引领下的多方协同:“党员带头、业主参与、物业执行,形成了良性治理闭环。”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