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贻涛:用算法为高铁飞机“把脉问诊” | 雨花“创”世代

相链区块链

  在长沙雨花经开区的创新沃土上,90后“机械医生”金贻涛守护着高铁、飞机的“心跳”

  用算法为高铁飞机“把脉问诊”

  金贻涛(右)在和同事交流沟通数据系统运行情况。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游 通讯员 刘佳妮 摄影报道

  人物介绍

  金贻涛,武汉大学电气工程硕士,唐智科技湖南发展有限公司首席办主任助理、三级技术专家,深耕机械故障诊断算法,主导航空航天、船舶等军品领域设备诊断技术创新,4年申请专利十余项。

  创新宣言

  热爱是创新的内驱力,只有真心热爱事业,才能有无限动力去突破瓶颈。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客户,做技术的驾驭者,让机械健康管理守护每一次运转。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游 通讯员 刘佳妮

  深夜,唐智科技实验室的屏幕依然亮着,跳动的数据曲线牵动着金贻涛的心——它不仅是代码,更是高铁轴承的“心跳”、飞机发动机的“脉搏”。作为这些关键核心器件的“医生”,31岁的他正试图从数据洪流中捕捉故障的蛛丝马迹。

  4年间,这位跨学科的90后算法专家申请了十余项专利,将故障诊断技术从轨道交通推向航空领域,成为国内机械健康管理领域的青年领军者。

  从“电气”到“机械”,自学闯出新路

  2019年,武汉大学电气工程硕士毕业的金贻涛,本可在武汉的国企或上市公司获得一份高薪安稳的工作。然而,对技术创新的渴望和对家乡的眷恋,让他将目光投回了长沙。

  面对唐智科技机械故障诊断核心技术岗的邀约,他坦言有过犹豫:“我的专业是电气工程,对机械原理几乎是‘门外汉’。”但公司“机电一体”的理念与他所学不谋而合,更重要的是,这里能让他接触到最底层的算法研究,实现技术创新的价值。最终,他放弃了更高的薪酬,选择了唐智科技这片能深耕技术的沃土。

  入职后,公司首席科学家、年逾八旬仍孜孜不倦工作的唐德尧教授深深震撼了他。为了跨越专业鸿沟,金贻涛开启了疯狂“充电”模式:工作之余研读唐教授的专著,系统自学机械原理、故障诊断理论。这段“恶补”时光成效卓著——入职仅半年,就产出了首项专利《旋转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方法、装置、设备及可存储介质》,一举点燃了他技术攻关的信心之火。

  2022年,金贻涛凭借在技术创新上的突出表现,晋升为三级技术专家。2024年,他担任首席办主任助理,不仅负责技术研究的统管,还参与公司战略规划与人才培养。这一身份的转变,意味着他从单纯的算法实现者,蜕变为公司技术创新的引领者:“以前只需专注技术细节,现在必须站在公司战略高度,思考技术布局如何支撑产业落地。”

  为航空引擎装上“智能听诊器”

  然而,技术的突破并非坦途。当团队尝试将成熟的轨道交通诊断技术迁移到航空发动机时,巨大的挑战横亘眼前。“原有方法完全不适用了!”金贻涛回忆道。航空发动机传感器只能安装在远离轴承的外机匣上,信号传递严重衰减,还面临复杂的电磁干扰。“信号质量极差,诊断效果大打折扣。”

  团队一度陷入困境。“那段时间,连睡觉都在琢磨问题。”金贻涛坦言。突破的曙光来自思维的解放。“科研太久思路容易受限,有时适当放松,新想法反而会涌现。”他和团队潜心研究新方法,并将其与传统方法进行创新性融合。2022年,他们成功搭建了机载自动诊断模型的原型,并研发出核心设备——EMU(机载健康监测单元)。

  “EMU就像是安装在飞机引擎上的‘智能听诊器’和‘随航医生’,”金贻涛生动地比喻道,“它能实时采集振动、温度等数据,运用我们的算法自动分析故障、预测健康发展趋势。”这项技术的关键优势在于其“机理诊断”能力。“普通的大数据或AI模型只能预警‘设备可能病了’。而我们的技术能精准定位病灶,解释‘为什么生病’。”这种深度诊断能力,是指导精准运维、变定期“大修”为按需“预防”的核心,也是客户高度认可的价值所在。如今,这套机载自动诊断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多款知名无人机,守护着它们的飞行安全。“看到自己的算法能保障国之重器安全翱翔,那种成就感无可替代。”金贻涛眼中闪烁着光芒。

  “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别人”——唐教授的这句箴言,已成为金贻涛坚守的工作信条。“技术创新的核心就是解决客户痛点。我们多下一分功夫优化算法,客户就能少一分运维压力和安全风险。”他致力于打造的,是一个覆盖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平台。

  在这里,年轻人“被看见”

  在金贻涛的团队里,90后是绝对主力。“唐智科技和长沙雨花经开区,都非常愿意给年轻人机会和舞台。”金贻涛强调。公司评估新人的核心标准是学习能力和思维深度,而非严格的专业背景。“我的经历就是最好的证明,跨界也能闯出新天地。”这种开放包容的氛围,与园区着力打造的创新生态息息相关。园区在高端智能制造、传感器等领域的产业布局,为唐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其积极的人才政策、鼓励创新的机制以及宽容失败的环境,则为金贻涛等青年才俊的快速成长提供了强大支撑。

  唐智科技与长沙理工大学、中南大学等本地高校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有效促进了人才链与创新链的融合。金贻涛也在公司大力支持下,在职攻读大数据相关博士学位,进一步探索数据驱动与机理诊断的深度融合。“在园区、在唐智,只要你有能力、肯钻研,就很容易‘被看见’。”从普通算法工程师到首席办主任助理,负责技术统管并参与公司战略与人才培养,金贻涛的成长轨迹印证了这一点。他特别感激唐教授近距离的悉心指导,以及公司“唯才是举”的文化。

  面对汹涌的AI浪潮,金贻涛显得从容而自信。“我做的是AI算法设计,是‘造AI’的人,为什么要焦虑被取代?”在他看来,技术永远是工具,关键在于如何驾驭。“我们正在将AI深度融入故障诊断,不是简单替换传统方法,而是让AI成为辅助机理分析的‘超级助手’,共同提升诊断的效率和精度。”他笃定地说,“人最怕的不是技术变革,而是自我懈怠。只要保持旺盛的学习力,就能在浪潮中始终把握主动。”

【作者:周游 通讯员 刘佳妮】 【编辑:刘可馨】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