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经开区:“五长”同频共振,破解成果转化瓶颈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23日讯(全媒体记者 朱泽寰)23日下午,浏阳经开区在金阳科创城举行生物医药“产学研医资”创新转化供需对接活动,旨在构建科研、产业、临床、资本高效对接平台,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基础研究、临床转化与产业应用紧密衔接。

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长沙建立了链长牵总、院长支撑、行长帮扶、盟长搭台、基金董事长赋能“五长联动”机制,推动产业链、资金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五链融合”。活动现场,浏阳生物医药产业的链长、院长、盟长、行长、基金长等以及相关行业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凝聚各方智慧与力量,突破科技成果转化瓶颈。

浏阳经开区举行生物医药“产学研医资”创新转化供需对接活动。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泽寰 摄

“五长联动”加速生物医药产业升级

现场,湖南大健康研究院(筹)执行院长、湖南师范大学动物多肽药物创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刘中华,湖南九典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长沙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朱志宏,长沙银行浏阳支行行长黄金,倚锋资本投资总监、非执行董事范融奎登台,接受浏阳经开区颁发的“五长”聘书。

“企业出题,研究院做答,市场阅卷。”刘中华表示,由湖南师范大学和浏阳经开区共同建设的大健康研究院将重点打造天然产物、智能康复、前沿生物技术、分子诊断等四大科研高地及成果转化中心,针对浏阳生物医药产业链中存在的“卡脖子”痛点,研究院将集聚优势团队,力争用3~5年时间,在2~3个细分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

不同于其他行业,生物医药产业无论是研发周期还是临床试验,抑或是市场推广,周期均十分漫长,而在创新技术或产品投放市场前,企业资金充足与否将直接决定企业存亡。

“倚锋资本是国内最早的一批生物医药专业投资机构,在资本市场的生物医药赛道,屡获佳绩。”范融奎表示,在创新药领域,无论行业周期是否进入寒冬,我们都坚定投资具有IPO和商业化潜力的“持续创新”生物医药项目。

“资质是前提,质量是核心,合规是保障。”湖南九典宏阳制药有限公司国际拓展部总监曾玲则围绕科研合作、出海拓市等方面分享经验:“原料药出口是一个涉及多环节、多部门监管的复杂过程,要求企业具备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合规意识。”

链长高位统筹、院长领衔科研攻坚、盟长引领企业创新、行长赋能科技金融、基金长引育优质项目,浏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再提速。

产学研医资深度耦合,打造千亿级大健康产业集群

作为浏阳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浏阳经开区始终将生物医药产业摆在突出位置,聚力打造全市“2+2+N”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柱。

历经20余年发展,园区已聚集了生物医药企业339家,先后培育了九典制药、华纳药厂、尔康制药、南新制药等4家A股上市企业,16家企业产值“过亿”,并建成普瑞玛药物研究中心、湖南新药发现服务平台等六大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了从原料药、制剂、医疗器械到终端销售的完整成熟生产链。

据统计,今年1—8月,浏阳市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8%,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活力。

本次供需对接活动与金阳科创城既有创新生态产生了深度协同,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用资”闭环体系。结合园区已搭建高端科研平台,此次活动进一步打通“科研成果—企业转化—医疗应用—资本支持”链路。

这种协同模式与金阳科创城“一核两擎三园多点全域”空间布局及“两擎驱动”(生产性服务业、科技型服务业)建设构想高度契合,将进一步激活园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效能,推动创新资源高效流动。

值得关注的是,浏阳经开区还打造了长沙e中心、金阳智中心等系列科创载体,建成108万平方米标准工业厂房,为创新创业提供了优质场地和生产运营全周期配套服务;同时设立了30亿元产业母基金,持续优化从研发、中试到产业化的全链条服务体系,聚力打造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千亿集群。

浏阳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立足此次活动的新起点,浏阳经开区将充分依托“五长”联动的优势,积极搭建高效协同的供需对接平台,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全力促进产学研医资深度耦合。

【作者:朱泽寰】 【编辑:肖彪】
关键词:浏阳经开区 创新转化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