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经开区:力争2027年实现对非贸易额100亿元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泽寰 通讯员 胡鸽 欧亚琦
近日,位于长沙经开区科技新城的中非经贸总部大厦装修一新,重新对外开放。展区内中非经贸博览会和湖南对非贸易主要企业的介绍一目了然,全面展示了中非共同发展的成果。中非经贸总部大厦作为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的有力抓手,目前已有30余家对非经贸合作企业入驻。
与中非经贸总部大厦仅有一墙之隔,便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南研究院、上海技术交易所中南中心、长沙经开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到知识产权登记注册,再到技术专利交易,最后到销售出口,在这片区域内,园区已具备为企业创新提供全周期服务的能力,一个全新的创新生态聚集区已初具规模。
落子布局人民路黄金海岸
如果将黄花国际机场看成一个海岸港口,那么从黄花国际机场直通长沙市主城区的人民路沿线,可谓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海岸线”。近年来,长沙经开区以“人民路两厢”为主轴,规划建设新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2020年9月24日湖南自贸试验区挂牌设立,人民路两厢区域发展再次提速,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经开区区块启动建设“一城两港三中心”自贸发展平台。国际人才港、国际金融港纷纷设立在人民路两厢,金融、人才、资本、技术等高端要素加速在这里聚集。国际先进制造业总部经济中心规划蓝图日趋建设成型。
创新成为人民路两厢区域的代名词,区域发展要素呈现聚集效应。这些年,蓝思科技、福田汽车、远大、铁建重工等大型优质企业来到人民路沿线,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星沙实验小学、康礼·克雷格学校、经开医院、湘之雅贵宾医院等相继建成,成了区域优质的配套资源。此外,地铁6号线还在区域内设有檀木桥站,往东直达黄花国际机场,往西还可穿越长沙中心城区,去往梅溪湖。
全新的中非经贸总部大厦,正是依托国际先进制造业总部经济中心独特的区位优势、完备的功能平台和创新要素,在全省率先落地对非经贸标志性项目,这一项目总面积超10万平方米,涵盖科技研发、工程建设、国际交流等多个领域。整个项目分三期逐步实施,以适应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未来,对非企业机构集聚、对非贸易将加快增长。
潜力无限的创新生态
2024年,中国通讯多媒体集团成为中非经贸总部大厦首批入驻企业之一。该公司聚焦全球化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系统及车型研发、新型风力发电设备和电力管控系统研发等,以此为依托打造国际化产业园,未来三年内对外贸易预计可完成100亿元,其中对非贸易不低于20亿元。
“我们公司很幸运成为这座宏伟建筑中的入驻会员。”中国通讯多媒体集团董事长刘耀元表示,中非经贸总部大厦汇聚众多对外合作之同仁,大厦所在的人民路两厢也蕴藏着巨大潜力和无限生机。
类似的创新型制造企业,如果入驻到这片创新生态聚集区,将能够享受到园区对企业发展的全周期服务。
首先在研发制造新产品时,企业就能够得到区域内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南研究院等智造相关高能级平台的支持。该研究院主要是为智能化平台设计与建设,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与数字化转型方案设计,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建设运营等,为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同时长沙经开区全国首创的“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市场化升级新模式”更能为企业解决实施智能化转型时“不敢转、不会转、资源少、管理难”的难题,破除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堵点,引导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
企业完成智能化、核心产品具备技术优势后,下一步就是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构筑创新发展的“护城河”。而在人民路两厢区域,就有中国(湖南)自贸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这是一个集便捷化公共服务、精准化深度服务、特色化创新服务于一体的知识产权服务综合体,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全链条公益服务。
2024年,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成功申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获批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重大功能性平台、湖南省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完成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国家专利审查员实践基地续期评估。同年,依托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园区实现专利转让许可270次,指导19家企业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4亿多元,铁建重工“超大直径竖井掘进机及系列产品”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产业化十大典型案例。
倘若需要进一步挖掘知识产权价值,则可前往2024年4月落户长沙经开区的上海技术交易所中南中心。截至去年12月底,该中心已累计促成技术交易金额达9000万元,为湖南省内工程机械、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龙头企业提供权益登记、数字化服务和法律维权援助等一站式服务。同时,该中心还与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为长沙企业提供最高1000万元额度的专利质押贷款,并创新推出基于商业秘密和数据资产的保险产品;举办40余场知识产权服务及科创金融相关活动,链接800余家高校企业主体,收集企业需求700余项、科研成果1000余项,有效促进了湖南省内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创新发展。
事实上,中非经贸总部大厦吸引力远不止人民路两厢的交通区位优势和对非企业的聚集效应。2024年,长沙经开区印发《推动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7)》,将抢抓中非合作“十大伙伴”行动机遇,助力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争创对非经贸合作“国家队”,到2027年力争实现园区年度对非贸易额100亿元。这场对非贸易的大潮中,所蕴藏的发展机遇不言而喻。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