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全面“入侵”生活 这样的鞋你会买吗

从灯饰到首饰,3D打印走进生活

 

  长沙晚报记者 詹春华

  近日,运动品牌阿迪达斯推出了全球首款可批量生产的3D打印鞋。这也意味着原本只出现在科幻场景中的3D打印技术,已经开始走进普通人真实的日常生活。近日,记者来到高分子复杂结构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华曙高科,实地体验3D打印技术在日常生活终端的应用。

  高科技的日常应用

  从灯饰到首饰,3D打印走进生活

3D打印的鞋底、鞋垫。

  记者刚走进华曙高科一楼展示厅,立即被一盏巨大的垂挂式灯饰所吸引,其宛如绣球花的精美繁复造型,让人叹为观止。在这里,更多状如凤尾、雪莲、牡丹、十二生肖等各种艺术造型灯饰,让人目不暇接。实验室副主任陈勃生教授告诉记者,展示厅所有的艺术灯饰,都是通过3D技术打印出来的。

  记者看到,除灯饰之外,3D打印技术还可以造家居饰品,如四羊方尊、鸟巢、楼阁的模型以及花瓶等;造佩戴的首饰、可定制的鞋子……这些3D打印制品有着一脉相承的共同特点:设计上奇思妙想,造型上精美繁复,空间上立体呈现,有着传统工艺根本无法制造出来的独特艺术美感。也就是说,3D打印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已无处不在,并赋予每件制品让人过目难忘的个性魅力。

3D打印的绣球花造型的垂挂式灯饰。

  “我以3D打印鞋底为例,来诠释其‘定制’个性。去年华曙高科与德国雷曼孚斯合作,使用PLS(选择性激光烧结)3D技术将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材料进行结构重组,鞋底截面呈现出蜂巢结构,最大程度优化了缓冲和稳定性能,同时又能实现个性化定制,最大限度缓解运动时给脚尖带来的压力。阿迪达斯全球首款可量产3D打印鞋的问世,让原本昂贵的定制鞋走上平民路线有了更大的可能。”陈勃生说。

  高科技的原始版本

     用3D打印造物,就像燕子垒窝

3D打印的四羊方尊模型。

  3D打印机里的平台上,一层高性能尼龙粉末材料薄薄铺开,激光开始烧结,烧到的地方粉末融化,没有烧到的地方依然是粉末状态,紧接着再铺上第二层粉末,激光的烧结动作原封不动地再来一次……周而复始,粉末一层层地往上叠加;短短几分钟时间,一个有着无数条纵横桁架的“鸟巢”立体轮廓已见雏形——这是记者在华曙高科3D打印应用研发中心看到的一幕。

3D打印的雪莲花台灯。  均为长沙晚报记者 詹春华 摄

  “能够在短时间内造出形状极其复杂的物件,是3D打印最大的特点,形状越复杂,它越有用武之地,而这对常规技术来说,根本是不可思议的。”陈勃生告诉记者,其实3D打印技术造物件的过程,可以在人类的自身活动和大自然中找到原始版本:人们用砖一层层砌房子,燕子衔来树枝和泥巴垒窝,都与其如出一辙。因此3D打印技术又叫分层制造技术,目前有包括激光烧结、激光固化、熔融沉积在内的7种类别,通过不同3D打印技术叠加起来的平面,最终呈现出来的立体物件造型各异,精美繁复令人惊艳。

  “3D打印技术制造物件的时间成本并不高,应用在日常生活终端的灯饰、首饰、家居饰品、鞋子等,最考验的是设计师不断推陈出新的设计能力,以应对快速变化的时尚潮流,让人们乐享科技带来的美好舒适生活。”陈勃生说。



  对话

  3D打印技术,通过解放思维来改变世界

  长沙晚报记者:3D打印技术的出现,对人们最深刻的影响是什么?

  陈勃生:3D打印技术首先影响的是人们的思维,让人们领悟到“造物原来还可以采用‘叠加’式的增材制造方式”,并不只有传统的切割方式。由这一点出发,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非常大的改变。比如只要所有设计师都把“颠覆传统”的理念植入自己的大脑,就能够创造出一个比现在更加丰富多彩的时尚世界。



  本期实验室名片

  高分子复杂结构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成立于2015年1月,是增材制造领域全国首家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华曙高科作为该工程实验室的依托单位,掌握了最前沿的高分子增材制造理论,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增材制造科技应用体系,目前共申请专利超百项,获得授权专利近百项,自主知识产权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作者:詹春华】 【编辑:张炎炎】
关键词:3D打印 新技术应用 3D打印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