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长沙画里
文爽英(行深画廊工作人员)
在长沙开画廊的我喜欢绘画,最爱逛的地方,就是画与美相关的地方,美术馆、古建筑和老街常去,树木葱茏和开满鲜花的山野也是我的所爱。
长沙的美术馆很多,李自健美术馆就非常引人入胜。高雅精致的油画国画,生动活泼的雕塑和花花草草,映入眼帘的全是“画”之美。每有新展,我必先去研学一番,一幅幅打动人心的作品,让我流连忘返。我还喜欢那里的池塘和天鹅湖,池塘边黄色的芭蕉花和紫色花序,白色亭亭的睡莲,再现莫奈油画《睡莲》的光影。天鹅缓缓穿梭于睡莲之间,优雅从容。加上蓝天白云投影水面,各种色彩互相映衬,美得让我有立刻画一幅印象派油画的冲动。
湖南美术馆也是我常去的地方,他们的创意常令我叹为观止。今年更是打造了名为“种子派对·童年艺术计划”的长沙地铁艺术季活动。溁湾镇地铁站的空间成为沉浸式艺术现场。数字艺术馆光影流转,将画作演绎得生动梦幻,如童话世界般美好。换乘通道的“三分钟艺术长廊”展出孩子们充满想象力的画与诗,不加修饰的笔触色彩,很有感染力,观者也仿佛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地铁四号线“种子派对”主题列车,更将童心童趣与梦想融进每个角落。他们的诗句简单却蕴含哲思,像阳光一样清澈温暖。乘坐地铁不再是沉闷的事,而是艺术走廊中的漫步。这样的活动,让展览不止于美术馆之内,而是延续到日常生活的场景。可以说,在长沙,艺术不是供奉于高高的殿堂,而是流动的,亲民的,随处可见的,像一条源源不绝的河流,滋养了人们的眼睛和心灵。
在任何一座城市,公交站台从来都是平平无奇的,可在长沙,八角亭公交车站却别出心裁,有用凡·高油画星空主题作为灵感的巨型灯箱装饰。每当夜晚亮灯时,这里呈现出璀璨夺目的效果,仿佛置身凡·高当时所见的星空。普通的公交站台,因一幅传世名画而焕发新的光彩。一座城市的浪漫情怀,是艺术点亮的。这灯牌虽于今年十月底已撤下,却留在不少像我一样不经意间与他对视过的人的记忆当中。
新长沙,老茶馆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茶馆里有各种表演,地方戏曲、变脸、萨克斯、歌舞等,总有一款是你喜欢的。坐在斑驳怀旧的椅子上,泡上一壶茶,摆上几碟葵花子、花生,百粒丸、酸菜猪血或小碗菜,三五好友边聊边享受美食,很是惬意。某些老人更是早上开门便坐进来,点份包子、油条、甜酒冲蛋,看节目玩扑克,开心度过一上午的时光。这里人气旺,独坐也不会觉得孤单,总会有人问了:“可以拼桌不?”我曾在东茅街茶馆偶遇广州过来的母女,她们和我拼桌。那位母亲说,每个月都要来长沙玩一趟,橘子洲头、岳麓山和黄兴路步行街、坡子街、太平街,她们都很熟悉,她们特别喜欢长沙茶馆的氛围和老长沙小吃。我顺便推广了一下老长沙“糖垛肉”包子的老吃法,她们吃过后非常惊喜,直呼美味。她们看到有些画家喜欢到马王堆茶馆来,用画笔记录那些喝茶的人。她们说:“茶客看他们画画,也是其乐无穷。”茶馆多由老厂房改造而成,装修很有艺术氛围,反映老长沙生活的墙画,舞台栏杆太师椅和高几上的插花,都是旧时风俗。风车农具和蓑衣斗笠,让人穿越到从前岁月。烟火气与民俗艺术放在一起,是熨帖和温情的,幸福因此具象化。
偶尔,我也会背着美术包四处写生,在长沙,五彩斑斓的城市中心,古朴的老街,湘江边与浏阳河畔,树木葱茏的山间,循四时开花的公园,都给我灵感。
我住在长沙的画里,我的眼睛和心灵被长沙的画滋养着,被画滋养的市民是幸福的,难怪长沙总是被评为幸福城市,住在长沙的画里也是原因之一。
>>我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