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大地漫游者讲述山海故事

相链区块链

  张伟

  近日,我随作家沈念的新作《山海经纬》,“神与物游”,完成了一场精神上的“长途跋涉”。

  山河经纬,心路足迹

  书名《山海经纬》,取自地理坐标中经线与纬线的意象,却又不止于此。在作者看来,经纬不仅是地理学上的坐标,更是心灵的坐标。他说:“真正的行者是有自己的经纬度的。他们像古代的星象观测者,用行走的轨迹编织着对世界的认知网络。”书中的“经纬”,如北纬30度、北纬41度,除地理上的含义之外,还有心灵坐标、文化坐标、文明坐标的含义。沈念自称“大地漫游者”。他认为行者的使命不仅要以脚步丈量地理上的山海,更要做好“文明密码的破译者”“文化基因的守护人”,既要关心狂飙突进的现代科技,更要保持对本土文明的深切观照。他希望透过对山川风物、历史、民俗、科技等的描绘,回顾这个国家的过去,关注它的现在与未来。

  在这部书中,沈念不仅是行者,也是观察者与思考者。他将祖国的壮美山河、历史遗存与当代的建设奇迹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在看山看海的同时,讲述历史故事,也讲述当代传奇。39篇行记分为四辑,分别以浩荡、辽阔、光芒、漫长命名。尽管沈念大多数时候,在各处仅做短暂停留,但他尽可能通过文史资料,还原了当地的历史文脉,并通过在市井、山野间漫游,准确捕捉当地的烟火气与人情味,呈现生活在当地的人们所具有的精神状态,使得这部作品有了历史考古的严谨、旅游的文化导览功能,更重要的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独特的生命感悟与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跟随着作者优美的笔触,我也完成了一场从南到北、从古至今的浩荡旅程,跨越了山与海,穿越了几千年的历史时光,遇见了古往今来无数的美好。

  故事深处,人间烟火

  在东北长白山的冰雪覆盖之地,我仿佛亲眼见到了万千种层次的白,第一次意识到,白色原来也具有如此丰富的表情、动作与心理;在深圳,重温建设者们破旧出新、从无到有的改革传奇;在昌江听海,与流放至此地的苏轼进行跨越古今的对话;在山东日照,为四千年前诞生的、最薄处仅有两张纸厚度的蛋壳黑陶镂空高柄杯发出由衷的赞叹;在山东青州,痴迷于博物馆里那些佛像的神秘微笑,不自觉地做出经典的“青州表情”;在宜宾东郊的李庄,邂逅那些在战火纷飞的日子里潜心学问的民国文人、人类社会学家,仿佛在不经意间与他们擦肩而过;在西藏的八廓街,被团结一心的汉藏情谊深深感动……

  作者对家乡湖南这片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热土更是倾注了深情。湖湘大地有山有水的地方,都得到他的格外青睐。不过,他写山、写水、写历史,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写人。就像是一幅古代的山水画,人虽然占比不大,但由山水必定可以了解到人的存在痕迹,甚至,山水之所以灵动,正因为人的活动与精神投射。

  从湘西凤凰走出的浙江处州镇总兵郑国鸿,为保卫定海壮烈殉国,其事迹深刻诠释了湖湘子弟的坚韧、英勇与忠诚;他借助史料与合理的想象,生动还原了滕子京向范仲淹求写《岳阳楼记》的情景,展现出大约一千年前北宋谪官身在江湖却心忧天下的伟大情怀;通过西方传教士留下的老照片,重现百年前津市的风土人情,又沉浸于当下津市的非遗技艺与美食体验,感受其快速发展的时代脉搏;在长沙化龙池古街,一次偶然的避雨,让他走进一户普通民居,无意间步入了九旬女主人大半个世纪的生命记忆,更牵连出化龙池与何绍基的一段历史渊源;在秦溪,他观赏一场以河流为舞台的实景演出,在真实与虚幻的交织中,思考了“观看”与“被观看”的哲学意蕴;在雪峰山,他追随理想主义者陈黎明的脚步,了解每一条山岭的故事,见证其如何通过文旅融合、生态保护与产业培育,带领乡亲们走出一条脱贫振兴的新路。他用饱含温度的笔墨,记录了南岳坡慈氏塔下一户普通人家通过勤劳奋斗过上好日子的点滴,也描绘了江华瑶族自治县瑶寨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发生的生动变化……

  在步履匆匆的当下,沈念以他的行走与书写提醒我们,丰盈的生命,既需要走向远方,也需要回归历史与人文。


【作者:张伟】 【编辑:张辉东】
关键词:听大地漫游者讲述山海故事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