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林古镇(一起阅山河·名家看宁乡)

相链区块链

    张战

  去年冬月,我和妹妹陪母亲访问了宁乡县的道林古镇。

  1938年文夕大火,我祖父在长沙三泰街的宅子烧成灰烬,大伯父奔赴抗战前线,祖父带着其他家眷逃到宁乡县道林古镇附近的老屋冲避难。那时,日本侵略军暂还未进犯这里,祖父在老屋冲置有一些田地,11岁的父亲正读高小,也因此转入当时宁乡的靳江小学就读。父亲一生浮沉,命途多舛,却从不喜欢说悲伤的事情,讲给我们听的大多是欢喜事。他不止一次说到靳江小学,那曾是他的短暂天堂。他的作文常打满分,也常张贴在学校墙上当范文,其中一篇被老师推荐,在当时的《抗战日报》上发表,因此得了“小文豪”的称号。他在靳江小学有三位同窗好友,连他一起被称作“四杰”,他们的友谊伴随终生。父亲最津津乐道的却是,放暑假,躺在道林老屋冲堂屋里的长条凳上,嚼蚕豆,读《水浒》,吹南风。父亲笑眯眯模拟当年的动作:左手执书,右手掌心一小握炒蚕豆,拇指与食指捏住一粒往张着的嘴里丢,一丢一个准。

  父亲去世后,母亲发愿到父亲曾生活工作过的地方再走走,我和妹妹便陪她去了不少地方。这次来道林古镇,一是想寻访一下老屋冲,同时也看看道林古镇。

  已是12月中旬,天空湛蓝,阳光明艳而清冷,光线仿佛有金属质感,手指一弹,会发出脆响。冬季南方山水依旧秀润,靳江一脉清流,蜿蜒而去,我们贪看靳江河粼粼波光,尽沿着靳江河岸走。两岸多有稻田。稻子虽已收割,留在田里的稻茬也整整齐齐,依稀还有稻草清香。不久就望见道林古镇前两座飞檐翘角的牌楼,其中一座写有一副嵌名联,上曰:怀真抱道。下曰:秀士如林。道林确实出过不少名人秀士,有抗日名将,有文人学者。李泽厚先生也出生于道林,还就读过湖南第一师范。

  道林古镇实则两个区域,一是老道林镇,旧称宁乡铺市,始建于唐,千百年来水陆繁华,青石八里铺道,商铺簇簇云云,粮食、茶叶、绸缎、香粉在此周转集散。文夕大火后,古城长沙,可怜焦土。不少长沙人逃难于此,一时人烟愈盛,号为『小南京』。紧挨着老道林镇的是近些年陆续打造的道林古镇景区。虽为人工,却极像一个自然村落。我们从明亮高敞的圆形木门楼进入景区,长长木廊两侧,几树芭蕉掩映,枝叶纷披,虽已冬季,不见褴褛,依然苍翠油绿。正午的阳光打在芭蕉叶上,光影幻动,风过簌簌,颇有画意。清代文人张潮说,种蕉可以邀雨,大概蕉下听雨,使人心静吧。而此时冬日暖阳,绿叶摇空,生命力十足,仿佛是它撑起了一片晴空。母亲坐在廊桥椅上歇息,我和妹妹爱这几树芭蕉,停停走走,盘恒了好一时。妹妹恰巧穿了件云杉绿的斗篷式风衣,我笑道:今天你可以起一个号,叫芭蕉仙人了。

  出了木廊,一条青麻石路将荷塘一分为二。左右荷塘残荷枯梗,铁线铜钩,并无颓相。走过荷塘,便是略有瘦意,却依然清澈的靳江河了。河上一弯石拱桥,桥左边有渔人渡,柳树岸边并浮着三只无篷船。沿岸错落几处红土墙黑瓦檐的院子,各有布局,却都是湖湘本土普通农居样式,有正房,有偏厦。正房内放着农家常用的八仙桌、长条凳,卧室里有宁波床、两门柜、洗脸架,偏厦或是厨房,或是农具屋,柴灶碗柜,扁担挑桶,有条有理,一应俱全。一切那么自然,仿佛主人刚刚想起田里有事,出门下田去了,门却忘了关。院子屋角墙边,或石榴,或枸木,或桑树,或榆树,看似随意,却生在恰恰好的位置,一棵都挪动不得。院落以黄泥矮垣围聚,矮垣上爬满薜荔藤。母亲说,要是八、九月来,就是薜荔结果的时候。薜荔果像一个个绿色小锤子,又像一把把小绿锁,做凉粉,用的就是薜荔果。

  我们陪着母亲游游走走,一路稻田菜圃,禾花雀与麻雀在我们前后竞相起落,并不怕人。我们也如入桃花源中,忘了这是景区。直走到景区左边最里面的农耕文化博物馆,母亲在这里看得最细最久。她是农家女儿,认得很多农家用物,光斗笠就认得好多种:这是细篾斗笠,这是尖斗笠,这是竹叶斗笠,这是湖斗笠,这是皮纸斗笠。妹妹调皮地大喊:这都是——斗笠!母亲爱那用稻壳和着红泥糊的土墙,她的手在粗糙的墙面细细摸索,心里起了很深的乡愁。

  正午已过,我们担心母亲饿了,又惦记着去找父亲的老屋冲,便慢慢出了景区,去老道林镇上吃了午饭。老道林镇现在是实实在在的新道林镇,或曰新老并存,时光在此折叠。主街多为民国风建筑,罗马柱门廊,半拱型窗楣,地面铺着蓝白莲花复古图案瓷砖。我们边走边读那些商号铺面的招牌名字,却在一幢三角尖顶、高圆拱窗、端庄典雅的建筑前停下了脚步。这幢建筑正中廊柱,由上而下写着五个大字:国立图书馆。左右廓柱上书一副繁体字对联,上曰:万古流传新教育。下曰:千秋根柢大文章。最右侧廓柱上还写有:史料、期刊、诗集、文献。我读到“诗集”二字,心头翻热。中国的国教果然是诗教啊!我们在此端然默立,沉思良久。道林古镇新新的,却不知为何令人怀旧起来。横街则有些老明清徽派建筑,也有湘西式的木楼建筑。街上食铺和特产店大多写着卖扎鱼、扎鸭、蒸肉米粉、酸枣糕的招牌。母亲说,扎鱼扎鸭,可能是酢鱼酢鸭。宁乡出好曲酒,用红曲粉调酒腌制鸡鸭鱼肉,有奇香,易保存。

  那天下午,我们围着道林镇周边打听老屋冲。我们找到了老屋冲,就在靳江河边,四周阡陌纵横,稻田辽阔。夕阳下的老屋冲一片金黄,母亲静静站着,身影长长,投在这片土地上。老屋冲后来叫老屋组,再后来并入道林金华乡了。

  (张战,作家,诗人,曾获“丁玲文学奖”、首届“艾青诗歌奖”提名奖、首届“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特等奖等奖项。)


【作者:​张战】 【编辑:田芳】
关键词:道林古镇(一起阅山河·名家看宁乡)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