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秀沩山村

相链区块链

    姜满珍

  在迷蒙的烟雨中,我们漫步在干净澄澈的山间小道,一路溪水淙淙,绿树苍苍,岸边的无名野花,紫色的、黄色的、白色的,大朵的、小朵地点缀在绿得锃亮的草本植物之中,碎碎的青花瓷片镶嵌在水泥铺就的蜿蜒道路中,看着让人心生宁静,很想在这里住上些许时光。

  这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醴陵沩山村,它是一处因古洞天而文明、因瓷业而兴盛的古村落。村中现存宋至民国窑址84处,与瓷业相关的古井、古桥、古道等文物遗迹100余处。

  沩山月形湾古窑厂是小巧精致的院落,一座龙形窑依坡而建,最开始烧瓷是在清末光绪年间,至上世纪80年代仍在制瓷。古窑厂内堆泥作坊、澄泥池、制瓷作坊、运输瓷器的独轮车等呈现了当年沩山村商贾云集、人丁兴旺的“小南京”盛况。曾经吱呀作响的独轮车是沩山村千百年来主要的交通工具,古道、古桥上均刻下深深的车辙印,默默书写着瓷村的辉煌。我瞬间想起逝去的父亲,我的童年就曾蹲在这个农村独有的工具车上来来去去欢笑着。它承载着我们家运谷、运米、运肥料等重体力活,要掌握力量的平衡才能稳步前行。长大的我们也学着父亲将独轮车的扁担往肩上一放,两只手扶着绳索朝前推,就是推个空车走起路来也趔趄着,大家忍不住笑成一团。

  在这个小山村,那时南杂、戏台、绸庄、饭馆、客栈等商业娱乐设施一应俱全。车马喧嚣又井然有序的繁华山村,吸引了怀揣实业救国梦想的熊希龄来到这里实地考察瓷业发展,在醴陵城区热闹的江湾码头附近成立了湖南瓷业学堂(现在的湖南瓷业公司),为现在醴陵“釉下五彩”的问世铺就了广阔的道路。随着交通的便捷,沩山的主要窑厂大多搬去醴陵城区,沩山渐趋回归寂静,像一位久经沙场的长者,疲倦之余在山清水秀、鸟鸣清静之中休憩。

  乡村振兴的春风煦暖了沩山村的角角落落,蓄积着能量的沩山村在来自东西南北的游客在节假日的踏访中,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景象。农家餐馆、民宿、研学基地等像雨后的春笋茁壮成长。

  大家在古窑、古洞天、古塔、古戏台间访古寻幽,在充满泥土气息的乡间小道上追逐嬉戏;在种植了法国安吉拉玫瑰的园圃中摆出心仪的姿势、在豆腐文化体验馆亲手制作传统的手工石磨豆腐,喝一碗新鲜的水豆腐,让你时刻怀念儿时妈妈的味道。在田野上掐水嫩嫩的蒿草,带回喧嚣的都市自己制作粑粑,你的房间溢满久违的泥土芬芳、春天草本的气息。夏天可在小溪旁捉鱼,洗个冷水脸,喝上几口清泉水、古井水。秋天可上山摘野毛栗,还有很多板栗、橙子、柚子等果子任你品尝。冬天更是让你乐不思蜀,暖暖的太阳洒在村庄的旮旮旯旯,给人温馨舒适的感觉,或许一场大雪将村庄变成银装素裹,围炉煮茶,把酒话诗又是另一番感受。在沩山村的农家乐,我想起了明代罗汝芳《小沩山寺诗》曰:“四山青翠俨城郭,曲水潺湲奏管弦。华阁夜深悬海月,竹房秋静绕村烟……”中国人很崇尚老宅子,前有花后有树的小院子,诗意的生活让你感受到生活的甜美,时光的幸福。

  在沩山村还可品尝到非遗沩山糯米饭,用优质的糯米,用柴火炒至三分熟,放入黑豆红枣桂圆板栗,加上沩山清甜的山泉水焖熟。香脆的锅巴,软糯清甜的糯米饭,好吃得让你忘记了胃的容量,撑得你念起“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民谚。让你隔山岔五就会想起啥时有空去沩山去老家走一趟,体验农家饭,感受千年瓷都的文化韵味,洗涤一下沾满了城市尘埃的心肺,让自己的心灵蓄积更多的能量再次前行。

【作者:姜满珍】 【编辑:张辉东】
关键词:灵秀沩山村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