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希望

相链区块链

       陈忞

  早春时节,二分厂冲床的机油与铁锈味刺鼻,我蹲在地上,用粉笔在粗糙水泥地面勾勒洛伦兹曲线。

  这时,王师傅的声音传来:“小陈!你家阿敏在红榜下都快把裤脚磨破啦!”

  货运月台边,野茼蒿见证着我和阿敏的爱情。

  那个暴雨夜,我紧张地向阿敏求婚,用《居里夫人传》顶在头上。闪电划过,阿敏抱着暖水瓶,眼中光芒比镭还耀眼,她说:“咱们搭的书屋,以后要生个小居里呢。”

  婚宴上,松木书架载着两百本书,成了阿敏的嫁妆。结婚证夹在《暴风骤雨》里,阿敏鬓角的红绒花落在书架上,宣告新生活开始。

  如今摩挲书脊,1985年的春寒仍在指尖。翻开《精神分析引论》,小熊维尼糖纸上“Love always wins”(爱总是会赢)的字迹愈发清晰。广玉兰年复一年花开花落,那个在暴雨中护书狂奔的青年,永远定格在泥泞路上,湘江在旁呜咽,吟唱着青春与梦想。

  婚房狭小闷热,铁皮风扇嗡嗡作响。阿敏伏案的身影被昏黄灯光投在《普通心理学》上,仿佛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女儿啼哭时,书页的哗哗声成了最有效的摇篮曲。

  阿敏躺在产房走廊,身旁放着《发展心理学》,书页里还夹着几块红糖纸。保温箱里的女儿像本珍贵的“活体文献”,阿敏挂着吊瓶还在校对论文。月光下,“知微”取自《文心雕龙》,便成了女儿的名字。

  我参加考研的前夜,锅炉房蒸汽弥漫,蜂窝煤煨着参汤。阿敏呵着冻红的手,蒸汽将“霍桑实验”的注解洇成淡蓝薄雾。昏黄灯光下,她的眼睛亮得如同淬火的钢珠。

  百年一遇的暴雨冲垮厂墙,阿敏在污水中高举我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捞起泡胀的《冲压工艺学》笔记,褪色的公式与曲线在水面纠缠,依然充满生命力。

  绿皮火车启动,知微撕下书本扉页,飘成纸飞机。后来阿敏信中说,七片碎纸被女儿粘成“爸爸”,那是她人生第一个“咒语”。我每周三守在收发室,盼着带着湘江水腥气的信封。

  1992年秋,阿敏的信上爬满歪扭字迹,病痛折磨着她,透析针在她臂弯织出紫斑。最后一次团聚时,她用医用胶布修补了《婴幼儿心理学》,封底上留下残痕,像岁月的伤痕。阿敏弥留之际,氧气面罩水雾模糊了知微临摹的《兰亭序》,她留下遗言:“书都留着,以后给知微当嫁妆。”

  如今翻开泛黄论文,页脚算式像不知疲倦的蚂蚁与学术术语厮杀。知微在都柏林实验室,灯光彻夜长明。1993年,银杏叶上“欲为诸佛龙象”的偈语,在曙光中羽化。

  视频里,知微展示研发的AI系统,三十年前认知曲线在代码流中复活成银河。她说核心数据库是当年洪水中抢救的《儿童发展心理学》,那一刻,我似听见阿敏的笑声。

  生日时,我收到泡胀笔记的快递,全息影像中阿敏穿着白大褂,笑着说:“咱们的实验室。”扫描红糖二维码,虚拟星空展开,她站在星云里校对数据,白大褂下摆似沾着湘江水。

  那夜暴雨,知微越洋来电背诵《文心雕龙》,声音混着算珠声与雨滴声,宛如跨越时空的二重奏。

  我的新作《家长可以不焦虑》滑落,1988年汇款单飘出,上面“给知微买《居里夫人》”的字迹虽褪色却清晰。旁边一行新鲜墨迹写着:“妈妈已收到,正在星辰间撰写续集。”清晨薄雾中,孩子们捧着修复的旧书奔跑。铁屑与药香编织的书衣裹住村庄,也裹住了我们一家跨越时空、永不磨灭的爱与希望。

【作者: 陈忞】 【编辑:张辉东】
关键词:爱与希望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