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绪义:像贝壳一样活着
人到底应该怎样活着?很多人一开始就问活着的意义;有的人一开始就问怎样才能活好。实际上,意义也好,活好也罢,都是没有定准的东西。我们应该首先问:怎样活着,自己才舒心?
人的活法当然有很多,然而有一种活法却最让人欣赏。就像贝壳。
像贝壳一样活着,活出坚固的外表,可以抵抗外界的侵袭。贝壳的一生其实就是一场奇幻的旅行,它的运动可能只能用漂流来描述,在变幻莫测的海洋环境里,贝壳干脆以静制动,将外界种种凶机化于无形。即使肉体消失, 也只要将贝壳放到耳边,据说可以听到大海的声音,闻到大海深处的气息。
像贝壳一样活着,活出充实的内心,可以藏着一颗旷世的珠宝。那些深信儒家学说的人,相信要活出个表里如一,然而,一个人假如一眼就能被人看出其内心,这种人自然不会受人尊重,因为这不合乎生命的神秘机理。表里如一,并不是要把自己所有的内心隐秘都展露于世。懂得藏拙,生命才能出巧。懂得藏宝,生命才有惊喜。人生最佳的活法,就是活成别人的宝贝。
《文选》里有一篇《海赋》,写道:“岂徒积太颠之宝贝,与随侯之明珠。”“宝贝”这个现代人口里的昵词,就来自于这里。
像贝壳一样活着,活出与世无争,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就永远没有焦虑,与人无害,就永远没有恐惧。有的人活着,为了保卫自己,全身长刺,像刺猬;有的人活着,为了保护自己,身上藏毒,像蛇;贝壳就不一样,它永远不会伤害别人。这是对世界的尊重,也是对生命的尊重。
像贝壳一样活着,随波逐流,善于借力,自由自在。不仅舍去了与海洋抗争的精力,而且可以见识无数的风景,反正都是海洋,到哪里不是一样?海洋里不同角落,恰恰有不常见的景物,海浪将它送到哪里,它就享受哪里的风景。这是何等自然,何等自在,真正如老庄所说的那样游心于自然。
像贝壳一样活着,活出五颜六色,光彩照人。贝壳常年与沙石、淤泥为伴,但却真正做到了出淤泥而不染,泥沙只能将它磨得更有光泽。所以人们能够在它的外壳上看见一层层波浪形的条纹,如果你用心去看,它就是凝固了的海浪呢!
像贝壳一样活着,活出个天长地久。据说,有的贝壳可以长成直径3米的样子,寿命有200岁。诗人将贝壳比作大海里的一个音符;画家将贝壳比作大海里的一朵浪花。
有一部日本电影,就叫《我想成为贝壳》,是根据加藤哲太郎的同名小说改编。主人公留下的遗书写道:“如果有来生,我希望可以成为一个贝壳。”这大概是真正领悟了人生之后的感悟。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