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坤夜读丨都正街的味(有声)

相链区块链

  ......(节选)

  在桃花井旁坐了很久,看时光流转。桃花井既是井名,也是巷名,清光绪《善化县志》载:“桃花井,织机巷尾,都司署右。”这条幽深小巷曾是戏班荟萃之地,是都正街最热闹的所在。说起都正街那些年的风花雪月,老长沙人至今仍满是留恋。桃花井与清香留巷,赋予都正街恰到好处的“雅”。民国时期,戏剧家徐辛园组织“御园”在此安营扎寨,每到黄昏初夜,穿长袍马褂的戏迷票友便川流不息。京剧大师梅兰芳曾在长沙大戏院连续演出11天,场场爆满,座无虚席,时有“万人空巷看梅郎”之说。而自带香气的“清香留”巷曾云集诸多公馆,每逢初夏,池塘荷花与园林花草飘散幽香,“清香留”由此得名。戏文的婉转混着花香的幽远,是时光酿就的清雅味。

  都正街是浸着文气的。长沙城南书院曾在此驻扎近八十个春秋,它由湖南巡抚杨锡绂于乾隆十年改建,设有斋舍、讲堂、文庙、御书楼、朱张两先贤祠等。1875年,湘水校经堂在此恢复,十五年间培养了众多经世致用之才。郭嵩焘、何绍基、陈本钦、贺熙龄等先后登堂主讲,左宗棠、曾国荃、黄兴、王闿运等人均就读于这两所学府。发自古老都正街的悠长文脉,对晚清湖南思想文化和中国近代历史影响深远。墨香混着书声,这是文脉浸润的清甜味,悠长而深远。

  来过都正街的人,一定忘不了幽深狭窄的火药局巷。在都正街,这样的巷子随处可见,却唯有火药局巷让人念念不忘。它紧挨天心阁现存围墙,南起和乐街,北止古稻田,因清代长沙火药局设于此而得名。当年的战火硝烟已封存在名字里,留下的是老长沙的市井烟火。从解放西路火药局巷正门进去,沿麻石路拾级而上几十米,一拐弯便见窄小幽深的巷道:麻石地面凹凸不平,房屋错落有致,阳台上晾晒着衣物;妇女们坐在门口择菜聊天,有人慵懒地躺在睡椅上晒太阳,有人守着一壶清茶独自品饮;天空湛蓝,云朵轻飘,快递小哥穿梭其间——这里的人们过着城墙根下的安稳日子。若是雨天,撑伞的身影在巷中往来,更添几分雨巷诗意。

  历史与现在在此相逢,转身即百年。一位作家曾说,都正街是长沙最有感觉的地方。离开时,我已被老巷的味道层层浸润。


【作者:谭纯武】 【编辑:罗亚坤】
关键词:夜读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